翻查历史资料就可知道,虽然我国历史只有短短57年,但为了撤换大臣或首长而引发成政治危机的案例也不少,只是过程与结果各不相同。
过去发生过的个案中, 有撤换成功、也有失败的例子。因为许多州务大臣,被所属的政党撤换时,往往都非常抗拒,甚至做出各种小动作违抗党领袖撤换他们的决定。
一般而言, 国阵及联邦政府在撤换州务大臣或首席部长时,显得容易得多;但与联邦政府对立的政党,往往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以今年巫统撤换登嘉楼大臣阿末赛益为例,虽然此决定引起阿末赛益不满,并率领袖2名州议员退党,引发变天危机,但短短两天内就打消退党决定,让这场闹剧草草收场。
单在雪兰莪州,巫统先后在1 9 7 6年、1997年及2000年,也都能够非常顺利将原任的州务大臣换走。这3任大臣都是因为丑闻在身而被撤换,哈仑依德里斯是因为涉贪而丢官、莫哈末泰益则因携带没有呈报的240万令吉现款进入澳洲而被迫辞职、阿布哈山在“私生子黑函事件”后退位。
至于其他政党,即便是国阵或联盟的成员党,只要他们与联邦政府对立,撤换大臣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可能面对倒台命运。
伊党巫统翻脸
以1977年吉兰丹危机为例,当时伊斯兰党仍是国阵的一分子,却因撤换大臣风波与巫统闹翻,最后整个州政权也当掉了。
在东马发生的数场政变, 亲本地利益的首席部长往往都是吃亏的一方。
1966年砂拉越政变,第一任砂州首长宁甘,便是因此被撤换。虽然法庭过后判他胜诉,但联邦政府马上宣布警急状态接管砂州。
我国也曾发生过一些案件,首席部长迅速解散州议会逃过被撤换的命运,1987年砂拉越明阁事件,时任首席部长泰益玛目迅速解散州议会,结果逼宫的一方反而受到选民的教训。但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联邦政府保持中立时发生。
解散州议会不易
其他多个例子, 大臣或首长在要求解散州议会时,往往被苏丹或州元首拒绝。1 9 9 4年沙巴政变、2 0 0 9年霹雳政变,都是因为解散州议会的要求被拒绝,最后导致州政权倒台。
当王室被牵扯进来,并形成州政府与王室间的角力,将使得事件变得更复杂。2008年在登嘉楼及玻璃市州发生的大臣人选争议,时任首相敦阿都拉也不得不向王室低头。
当前在雪兰莪发生的事件, 民联州政府不但与国阵联邦政府对立,也可能面对苏丹的介入,而民联内部面对伊斯兰党的扯后腿,更被一些学者形容为1977年吉兰丹事件的翻版。雪州大臣风波最后如何落幕,过去众多事件,哪一个版本会在雪州重演?我们拭目以待。
判断政治人物能力非王室责任
雪兰莪大臣危机,引起人民对王室干政的担忧,政治学者黄进发强调,在君主立宪精神下,虽然委任一名首相或大臣是君主的权力,但这项委任权,不是让君主去判断,该名政治人物是否有能力、资格及经验成为行政长官。
他说,判断一名政治人物是否有能力成为首相或大臣,不是王室的责任,而是选民的责任。
他表示,基于这个原则,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及政治联盟所推选的首相或大臣人选,王室必须接受。
黄进发指出, 以雪州大臣风波为例,在君主立宪精神体制下,苏丹接受一名大臣人选的唯一考量,是这名人选是否拥有足够议席的支持。
左右民意违反理论
他表示, 因此苏丹不能以这名大臣人选的能力及其他原因,作为拒绝理由,否则被视为干政。
他指出,这名大臣不是由苏丹所挑战,所以如果这名大臣犯错之后,苏丹也不需要为他们的错误负责。
他说, 那些也擅自利用王室的意见,试图左右民意的作法,也是违反政治伦理的。
对于在吉兰丹及砂拉越发生的政治危机,都曾以陷入紧急状态收场,黄进发则认为,这种局面在雪州发生的机会不大。
他指出,吉兰丹及砂拉越都是处于边陲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所造成的影响有限。
他说,但雪兰莪作为大马的中心,若要宣布紧急状态,影响太深远了。
马来社会重视君主
在8月17日举行的伊斯兰党及民联领袖会议,正式敲定人民公正党为唯一的雪兰莪大臣人选后,接下来的发展,必须等待雪州苏丹返国后以做进一步的决定。
雪州的发展,也让一些人士担忧,是否可能导致王室过度介入政治事务,以致破坏我国君主立宪的精神。
国民大学教授拿督三苏安里认为,在面对大臣危机的课题,不能只是考量宪政问题,也必须顾虑到马来社会对君主的重视。
他指出,在许多马来人的心目中,仍将君主凌驾于宪政之上,他们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将君主视为马来社会的四大属性之一,即君主、宗教、语文及文化。
他表示,以在2008年在登嘉楼及玻璃市发生的大臣人选纠纷为例,不能只从法律问题去思考。
他还表示,因此在雪州大臣人选课题上,伊党经常强调苏丹的意见,无可厚非。
三苏认为,若根据民主精神,伊党在雪州拥有15个州议席,与行动党平起平坐,并比公正党还多一席,确实有权参与大臣人选的决定。
州务大臣/首长政权斗争史
登嘉楼
1961年
原任州务大臣:莫哈末道勿
1959年大选,伊斯兰党在登州24议席中,赢得其中13席,由莫哈末道勿出任州务大臣。
1961年10月,伊党登州主席阿末阿占与伊党主席布哈努丁闹翻,阿末阿占忿而退党,巫统获得2名伊党议员及3名国家党议员跳槽,控制了登州议会多数席。
当时莫哈末道勿在第二次不信任动议投票通过后,曾向登嘉楼苏丹要求解散州议会,却遭拒绝,伊党州政府垮台。
2008年原任州务大臣:依德里斯尤索2008年大选后,时任首相阿都拉属意原任州务大臣依德里斯尤索继续其职位,却遭登州王室拒绝。
阿都拉曾声称登州王室拒绝大臣人选不符合宪法,同时有23名州议员杯葛阿末赛益宣誓就职仪式。巫统也警告阿末赛益若接任,将受纪律对付及视为叛党行为。
最终阿都拉让步,接受登州王室所钦点的阿末赛益接任大臣职。阿末赛益于3月30日走马上任。
2014
原任州务大臣:阿末赛益
5月12日,巫统总秘书东姑安南宣布州务大臣阿末赛益辞职,并获得苏丹御准。
阿末赛益在数小时后,即次日凌晨宣布退出巫统,较后获得2名议员追随。这导致登州国阵丧失原有的多数州议席,从原有的17个州席减至13席,比民联的15席位还少一席。也意味著,登州议会陷入“悬峙议会”,可能引发宪政风暴,政权随时易手。
惟在首相兼巫统主席纳吉亲自出面调解后,3名州议员重投巫统,这场风波才平息。
雪兰莪
1976年
原任州务大臣:哈仑依德里斯
1975年,时任首相敦阿都拉萨献议时任雪兰莪州务大臣哈仑依德里斯卸下大臣职,并安排他出任联合国常驻代表,但哈仑以雪州苏丹不同意他辞职为借口,拒绝退位。
阿都拉萨在1975年11月让反贪污局逮捕哈仑。哈仑总共面对包括涉贪、管理失当、失信和未向政府提呈资产报告等16项控状。
1976年1月14日,阿都拉萨突然病逝,敦胡先翁接任,他继续追究哈仑贪污案,并在3月17日的巫统最高理事会议,开除哈仑党籍。
最高理事会也马上致函雪州议长召开紧急会议,向哈仑投不信任票,哈仑在失去多数票支持后,3月26日辞大臣职,雪州苏丹在3月27日委任荷末拉菲益为新大臣。
1997年原任州务大臣:莫哈末泰益1997年前雪兰莪州务大臣丹斯里莫哈末泰益因没呈报“澳洲240万令吉事件”辞职后,时任副首相安华宣布,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长阿布哈山辞去贸消部长及瓜雪国会议员二职,然后在补选中竞选瓜雪属下的伯马登州议席,为出任大臣铺路。5月29日,阿布哈山在补选胜出。顺利登上大臣宝座。
2014年
原任州务大臣:卡立
1月27日,公正党展开“加影行动”,原任加影州议员李景杰辞去州议员一职,以让加影议席举行补选,原属安华为补选的候选人,但安华过后因为官事缠身,改由夫人旺阿兹莎上阵补选,并成功胜出。
民联在7月25日召开最高领袖会议,公正党发出3党领袖联合声明,同意旺阿兹莎为大臣新人选的决定,但伊党主席哈迪阿旺却在2天后,表态支持卡立。
由于卡立拒绝下台,公正党在8月9日将卡立开除。卡立在2天后(11日)觐见雪州苏丹,坚称自己仍获得大多数州议员支持,获苏丹御准续任。
8月14日,旺阿兹莎宣布她获得30名雪州议员的支持。8月17日,伊党中委会决定,支持旺阿兹莎及阿兹敏为大臣人选。同一天的民联会议敲定旺阿兹莎为唯一推荐人选。
惟撤换大臣卡立风波至今仍僵持著,一切仍等待在国外度假苏丹陛下回国定夺。
吉兰丹
1977年
原任州务大臣:莫哈末纳西尔
伊斯兰党在1974年加入国阵,同年大选后,吉兰丹原任州务大臣兼伊党主席阿斯里,转任联邦部长。时任首相敦阿都拉萨坚持丹州大臣必须由伊党籍的莫哈末纳西尔出任。
莫哈末纳西尔持著有巫统为靠山,与巫统领袖越走越近,并开始疏远伊党领袖。
伊斯兰党在1977年10月10日的会议将亲巫统莫哈末纳西尔开除,并进一步施压要求纳西尔辞去大臣职。
虽然伊党在州议会中,成功通过对莫哈末纳西尔的不信任动议,但大臣拒绝遵从州议会的决定,反而召集群众在议会厅在游行抗议。
此时刚上任的敦胡先翁在1977年11月8日宣布吉兰丹进入紧急状态,并由中央暂时接管州政府,直到1978年3月11日,举行闪电州选举,结果伊党惨败。
霹雳
2009年
原任州务大臣:尼萨
在2008年308大选中,民联以31对28席执政霹雳州,并由伊斯兰党的尼萨出任霹州大臣。
2009年2月4日,2名公正党奥斯曼州行政议员奥斯曼及查玛查丁及行动党副议长许月凤退党,使得国阵获得31席控制了州议会。
尼萨向霹雳州苏丹阿兹兰莎要求解散州议会,惟遭到殿下所拒绝。2月6日,新任大臣赞比里宣誓就任。
尼萨过后向法庭提出诉讼,2010年,联邦法院裁决,赞比里是合法的霹州大臣。
沙巴
1994年
原任首席部长:拜林吉丁岸
在1994年沙巴州选举中,沙巴团结党成功以25席击败赢得23席的国阵,该党主席拜林吉丁岸宣誓出任沙巴首席部长。
1994年3月17日,经历州选举后执政不到一个月的团结党团因为该党州议员的变节,原有25名州议员当中,20名被拉拢跳槽至国阵,而仅剩5名州议员。
时任首席部长兼团结党主席的拿督斯里拜林在州议员人数不足情况下,遭投下不信任票,被逼辞职。
玻璃市
2008年
原任州务大臣:沙希淡卡欣
大选后,原任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沙希淡面对州内三大巨头的势力拉扯,最后引起玻州拉惹介入,否定首相阿都拉委任的沙希淡出任州务大臣,最后由巫统宾洞州议员莫哈末依沙取而代之。
砂拉越
1966年
原任首席部长:宁甘
1963年砂拉越加入马来西亚后,州议会根据三级式选举组成州政府,并由砂国民党魁宁甘出任首任首席部长。
阿都拉曼在联邦政府背后支持下,在同年6月17日发动政变,将宁甘拉下台,所领导的砂国民党也遭踢下野。
当时,砂州议会42名州议员中的21人,联署致函州元首阿邦乌宾,表明不再信任宁甘。阿邦乌宾在联邦政府援助下,命令宁甘辞职。宁甘拒绝从命,阿邦乌宾宣布终止宁甘首长职务,并委任达威斯里出任新首长。
宁甘不服,将案件带法庭,法庭宣判宁甘胜诉。
当法庭在1966年9月7日一下判,联邦政府马上宣布砂拉越进入紧急状态,达威斯里的首长职位保持不变。
1987年
原任首席部长:泰益玛目
砂拉越第3任首席部长阿都拉曼耶谷在1981年交棒予侄儿泰益玛目之后转任州元首,但经常干预砂州行政工作,导致阿都拉曼与泰益两人关系恶化,阿都拉曼也开始密谋推翻泰益。
阿都拉曼在1987年3月12日,于吉隆坡明阁酒店,召集了砂州48个州议席中的其中28个州议员,联名要求砂州首长泰益马目下台,并准备支持阿都拉曼回锅重当首长,史称“明阁事件”。
4名州部长及3名助理部长,也以不满泰益为由,向砂州政府请辞。
泰益立即劝告砂州元首,解散了砂州议会以便重选。
结果,以泰益为首的砂州国阵,成功赢得28席保住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