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府宣布将在甲洞柏灵京花园建设垃圾焚化炉,掀起多番争议;政府以解决有增无减的垃圾量为由,坚持建设焚化炉,但不少居民及非政府组织却基于健康、污染及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反对,并强调零废物管理比焚化炉更符合永续发展概念。
然而,对于环保风气仍不算盛行的我国来说,要实践“零废物”(Zero Waste),具有一定的挑战。环保教育工作者认为,要达到这个最终目标,除了需改变思维外,政府和个人也身负责任,实际上很多环保再循环3R步骤,是可以从个人、家庭或机构开始做起!
城市和谐、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部长阿都拉曼达兰曾经指出,政府推广3R垃圾分类12年来,只有10.5%的垃圾最终循环再用,相较于德国62%及法国35%的再循环率,都来得低。
环保教育工作者林慧治表示,要改善国内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甚至进一步提倡零废物概念,是需要改变人民的思维,同时政府和个人也身负其责,并减少垃圾产量。
她说,人民必须以新思维取代旧思维,即垃圾不是危机,而是“转机”,不是困难,而是“机会”。“人民必须有这样的思维,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混在一起就是垃圾,分类了就是宝贝。”
“大家必须知道,铝罐和玻璃瓶可无数次还原成原料、循环再用;而回收一吨纸类,将少砍17棵树、少用7000加仑水和463加仑石油,节省2.3平方米垃圾土埋场面积等。回收价格方面也很可观,例如一吨纸和一吨塑胶,分别可卖300和1000令吉左右。”
住宅区当“3R先锋区”
她指出,另一点很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投资”在“源头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再用”等等3R永续作业系统,包括提供宣导教育、建立硬体设施、补助回收厂商、聘请和训练足够人力、赏罚制度所需的资金。而不是投资对健康、环境和社会有害的焚化炉和垃圾土埋场方案。
“如果政府能够与有经验的回收商及环保人士携手合作,就不需要从零开始。而且也可参考国外的永续策略,但不能照单全收;计划之前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情况而量身订做。”
“再者,政府也可挑选两三个住宅区当作‘3R先锋区’,由小范围逐步扩大,同时逐步禁止使用‘用过即丢’的用品。”
“政府需要坚持不懈地宣导和执行赏罚,过程中不断检讨改善,一段时间后就会看到成绩;政府以往其实有推出一些环保政策,但却没有持之以恒去推动,以致这些计划都不了了之。”
第三,个人、家庭和机构方面也有各自必须履行的责任。林慧治说,个人、家庭或机构不用等政府改变,可先实践“3R”,就帮了政府一个大忙。
她以自身例子分享,即每次出门一定自备水瓶、餐盒和购物袋,然后尽其所能避免购买“用一次就丢”的产品。
“当我把家中‘可回收资源’和‘可做堆肥的废弃食物’分出来后,要丢的垃圾就没剩下多少。在我的社区,垃圾车一周来3次,邻居每次都是大包小包的垃圾,但我家可以每2至3个星期左右,才丢一小袋垃圾(废弃肉类和骨头是暂时先包起来,收在冰箱里)。”
资料档:杜绝“用过即丢”
零废物是一个目标,其宗旨在于阻止废弃物被当成垃圾送到焚化炉或土埋场,3R(减量、重复利用及循环再造)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原则。
首先,杜绝“用过即丢”产品;然后,大约80%废弃物其实都可循环再用,或制成堆肥。
至于那无法回收的20%废弃物,制造这些产品的商家需付上“废弃物处理”的责任,他们也必须将其公司产品,设计成耐用、可重复使用、可回收或制成堆肥。
投资宣传赏罚 外国成功3关键
林慧治认为,外国“零废物”计划之所以成功,有3个关键,分别是政府肯“投资”在永2续方案、坚持不懈的宣导及奖励和惩罚制度。
她说,当地政府和机构肯投资金钱在3R的硬体措施、人力和教育等方面,并且坚决反对垃圾土埋场和焚化炉。
“而且,国外政府也坚持不懈地宣导,像是多伦多政府号召了一批有兴趣的居民成为‘3R大使’,与公寓主管配搭,教育当地居民,以提高该处的资源分类回收率。三藩市政府也投资了很多人力,上门教育民众如何进行资源分类,例如用过的披萨纸盒该丢进蓝色桶?还是绿色桶?另外市内的巴士车身,也印著提倡厨余变堆肥的环保海报。种种倡导,让资源分类的观念潜移默化的进入市民日常生活里。”
“而台北市的‘随袋征收垃圾费’之所以奏效,和政府大力推广有很大关系。政府制作许多宣传影片和海报,动员环保组织、义工、义警,全面进行宣导;马英九总统也以身作则,一有机会,就拿出垃圾袋来宣传。”
但苦政府只“鼓励”或“呼吁”,有些人还是不为所动,这时就需加上“催化剂”,即执行奖励和惩罚制度。林慧治以卡潘诺里为例指出,那些让顾客自备容器来购买商品的量贩商店,就享有市政局所提供的扣税优惠,而在家制作堆肥的市民,也可享10%垃圾费回扣。
禁用“保丽龙餐具”
另外,三藩市政府禁止使用“保丽龙餐具”,并鼓励商家改用可重复再用或可制成堆肥的餐具;黑色桶里不能回收的垃圾越重,商家要缴的垃圾费用就越贵。
台北市推行的“随袋征收垃圾费”也促成民众尽量减少制造垃圾,而资源回收越多,垃圾就越少,就越省钱。而且,分类做得好的居民也将获得印花;若有人暗中把垃圾丢在路边,稽查人员会埋伏现场,或翻检垃圾袋,循著线索找到当事人进行重罚。还有,不使用政府指定垃圾袋者,也会被罚款新台币1200至6000元(约128至640令吉)。民众也可参与检举犯规者,检举者可获实收罚款50%的奖金。
重复使用减垃圾量
根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民每日制造超过3万公吨固体废料,而且垃圾量近年来是有增无减,因此要实践零废物,也需从减少垃圾量做起。
林慧治认为,减少垃圾量的第一步,应以“重复使用”取代“用过即丢”的用品;第二步,垃圾桶则撇弃传统的单一桶,改用3个桶。“垃圾之所以会臭,是因为废弃食物的气味,所以一开始就应把废弃食物分出来,做堆肥或用报纸包好,以免污染其他可回收资源。”
“若不打算做成堆肥,就把日常废弃物分两大类丢弃:第一类是可回收资源,第二类是用报纸包好的废弃食物与真正垃圾,而第一类所需的桶容量会比第二类大。”
她指出,若空间条件许可,可进一步将“综合可回收资源”再加以分类。以我国目前的状况,再循环物资分类越细,可卖的价格越高。
“之后,联络有信誉的回收商前来收购累积的回收物,或者使用回收商设置的回收箱。若一时找不到人收购,暂时把回收物存著,别轻易丢掉而造成环境污染。”
“宜家家居(IKEA)有帮忙回收灯泡、灯管和电池,可拿到自助包礼物处或兑换柜台。”
她说,家里、办公室、厨房及茶水间等空间的分类不完全一样,并建议新手不妨加上图片的“视觉提醒”,也可以附上每月“累计回收量”,以提高大家回收的士气。“先由简单分类做起,再逐步加以调整。”
资源回收率达90% 卡潘诺里减废模范
环保教育工作者林慧治指出,国外有不少城市推行“零废物”运动,如意大利卡潘诺里、美国三藩市及台湾台北都是成功的范例。
她指出,卡潘诺里是欧洲国家当中,垃圾减少和资源回收的佼佼者,是欧洲100多个都市仿效的对象,欧洲第一间“零废物研究中心”就设在这里。
“当地推行垃圾按量收费制,在每家每户的专属垃圾袋上放上微晶片,垃圾车来收集垃圾时,会扫描微晶片以记录垃圾重量,结果那些地区的资源分类都有改善,回收率高达90%。”
她也补充,当地更强调是3R中的减量和重复利用,从“源头”开始“减少制造”垃圾。“市民可自备瓶子购买‘牛奶自动贩卖机’的新鲜牛奶;一间叫Effecorta的量贩杂货店,让顾客自备容器来购买店里大桶装的意大利面、橄榄油、洗发精等等;公众场所也停止使用‘用过即丢’的餐具,并以自来水取代市售瓶装水。”
“当地有一个‘重复使用中心’,提供裁缝和木工的技术教导,负责修理破损衣物、鞋子、玩具、电器和家具等,再以实惠价格卖给有需要的民众。”
“废弃食物处理方面,则提供堆肥机给公众食堂,同时免费提供堆肥桶给当地2000多户家庭。”
至于三藩市最成功的策略则是,资源回收方面讲究简单化。她说,当地环境局和资源回收承包商Recology,一起提供“The Fantastic Three”,即绿色桶、蓝色桶和黑色桶。她解释,可制作堆肥的废弃食物丢进绿色桶;可循环再用的纸、玻璃、金属、塑胶等等丢进蓝色桶;不能回收的真正垃圾才丢进黑色桶。
台北创2万就业机会
“这种方式称为‘单流资源回收’,民众将所有可再循环的资源,全丢进‘综合资源回收’的蓝色桶;然后这些资源被送到资源回收细分类厂(MRF)处理。至于绿色桶内的废弃食物,则被送到大型堆肥场,制成高品质且抢手的有机堆肥。”
“三藩市已成功把大约80%的废弃物转移到资源回收,他们下一个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达到零废物。”
另外,台北市2000年开始实施“随袋征收垃圾费”,市民必须购买印有认证的垃圾袋来装垃圾,其中垃圾袋售价就包含垃圾处理费。“由于垃圾减量果效显著,台北市第2座垃圾场已于2010年杪停止使用。因资源回收和清洁工作而生的业者就达800家左右,创造2万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