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中学毕业后就宛如前途茫茫,对升学之路没有太多想法,除了亲朋戚友的推荐,对其他升学管道也属一知半解,因此由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本地大学、技职学院、甚至国外大学所举办的教育展,就成为许多人了解资讯的最佳选择。而由各大专学院设立的教育展,大多推销或强打自己的学制课程,并以拉拢更多新学生为主要目的,却忽略了许多学生根本连自己最适合那个科系都不知道,又如何选择学院呢?
虽然科技发达加上高等教育机构林立,现在的学生的确拥有比以前学生更多的升学资讯与选择,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也让学生做出升学决定时容易被“第三者”或“教育展”牵著鼻子走。因此,许多让学生了解自身强项的谘询辅导就显得更加重要,也逐渐成为教育展的重要部分。
来自关丹的韦欣宜(21岁)刚结束3年的政府工艺学院会计课程,由于申请不到属意的科系与大学,日前到吉隆坡谷中城教育展想了解更多升学资讯。
“目前我还没有完全想好接下来往哪走,因此希望来教育展,看看可以找到怎样的学院、提供怎样的课程、以及所需的费用。”
与朋友一起到教育展的她坦言,本身是第一次参观教育展,目前暂时会抱著继续修读会计课程的打算,再看有没有适合的学院。
带著15岁孩子参观教育展的麦玉娟(49岁)则认为,太过商业化的教育展其实对学生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学院都注重在如何推销自己的课程,却没有认真询问学生的兴趣以及将来就业可能面对的问题。
“我们手上有的是各个不同学院的课程说明与学费,却没有太多人关注孩子适合修读哪一种科系,因此我建议教育展可以设置更多类似的辅导谘询摊位,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长处,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系或前路。”
应提供咨询服务
她坦言,很多大专生花了一大笔钱读完4年课程,毕业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该行业,最后在不相干的行业工作,完全浪费了之前的“投资”。
“因此教育展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谘询服务,以及选择科系未来的出路,而不是沦为各大专院校拼命推销自己与增加业绩的商业展。”
她说,参观教育展后大家手上都拿著满满的小册子回家,脑袋塞满了各种不同学院的配套与学费,惟学生到底想要就读哪一个科系,却还是没有著落。
先了解兴趣能力再做决定
升学情报工作室主任叶福兴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每到政府考试放榜季节,大约从年底的12月至明年的5月,国内各主要城市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教育展,其中大约可分为3种较常见的类别,包括由政府机构主办、非政府组织或教育机构联办。
“政府机构如教育部主办的教育展,有比较多的本地国立大学、技术学院或其他升学管道;非政府组织如最近由留台联总主办的台湾高等教育展、或董总主办的中国教育展,都是区域性比较明显的教育展;最后则是由各种私立学院或大学联办的教育展。”
他指出,不同的教育展有其不同的特色,端看学生本身想找怎样的教育制度以及经济能力能否负荷,若学生连自己的能力或兴趣都不了解,到教育展就很容易被“牵著走”。
“站在付钱租摊位参展的教育机构立场来看,推销自己的课程与学院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学生本身必须先行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知道未来自己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到教育展才可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资讯。”
“我们升学辅导中心则透过各种专业性的心理测验,可能从学生本身的兴趣、性格或价值观等切入,让学生了解自己与未来最适合走的路,而不是被‘教育展’或‘第三者’所影响。”
他说,透过专业的心理测验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自己,做升学决定时也会心里也会更加踏实,好比某学生想要往机械领域发展,透过测验结果证明自己也适合,他对自己的未来也会更有信心。“当然心理测验始终是‘只供参考’的工具,重点还是学生自己的意愿。”
他解释,通常都会要求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才到教育展收集资料,最后再做决定;而参观教育展的都包括处于这3个阶段的学生,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属于“被动型”,特点通常都是陪伴在旁的家长影响太强大。
“‘被动型’学生通常跟在父母旁边,父母询问的积极度甚至比他们本身来得高;毕竟升学是可以影响学生未来的一生,因此许多主动型家长都会积极为孩子做出‘重大决定’。”
父母擅做决定 孩子被动接受
询及越来越多“被动型”学生的原因,叶福兴坦言,华裔少子化的家庭会让家长更想要主导孩子的未来,甚至会不顾孩子的意愿,擅自替孩子决定未来。
“我也看过有学生即使测验结果比较适合往技术领域发展,却被家长阻止而认为应该转往其他领域,向他们解释时却被反问一句,‘你可以担保将来我的孩子会过得好吗?’,让我们有口难言。”
他坦言,比起完全掌控或放手让孩子做决定的家长,适当为孩子提供意见、分析科系利与弊、与家里经济负担能力,让学生掌握全盘资料做决定的家长,才是真正帮助到孩子的家长。
他重申,先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是最优先的功课,因此他们会定时到许多学校主办升学说明会、提供升学资讯与管道、辅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等。
“我们没有为特定学院招生的压力,因此可以全心全意与学生讨论他们的未来,也是和其他升学辅导中心一直在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