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读书风气低迷,“就算有人写作,也没多少人愿意花钱买书来看”。这种局面让马华作家要在国内出版书籍,可能还得分担部分成本。综观国内各种客观条件,对华人作家是很大的挑战。然而,我国恶劣的中文写作生态,并没有“困住”马华作家,反而促使马华作家走向世界,在每年中港台的文学赛场中大放异彩,更有不少马华作家在国外出版新书,寻求生机。
“马华作家”一直以来处在边缘位置,不受政府承认和支持,还得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
由于政府实行单元化教育政策,华文阅读市场限缩,华文作家在国内不易生存发展。
马华作家龚万辉就形容,“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像野生植物,而非温室里的小花,即便环境再恶劣,都能够在制度不全的逆境中生存。”
他指出,马华作家的处境恶劣,发表园地和出版机制都不够健全,导致人才外流,许多马华作家都选择留在国外发展。
逆境造就适应性高
但他说,换个角度来看,也正是如此恶劣的时势,让马华作家积极向外发展,通向更宽广的华人世界。
马华作家方肯乐观面对我国华人作家的发展困境。她认为,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并非“被宠坏的一群人”,在严苛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下成长,反而造就马华作家的“高适应性”。
“我们马华文学作家不是被宠坏的一群,我们比较自强自息,无论把我们放到哪里,我们都可以面对。”
“马华文学”一直以来不受政府重视,马华作家也没有任何津贴补助,龚万辉认为这不全然是件坏事。
没人管题材更自由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像中国大陆的作者那么幸福,作家有国家付薪水,把你当成国家资产培养,而我国作家全部都要靠自己,就必须变得更坚强,或作品写得更好,更理解自己的作品能带给读者什么?”
他认为,环境越恶劣,被淘汰和留下的作家越优秀,但往往经得住考验的作家不多。
“20年、30年写下去的人不多,但如果能坚持写作,就能成为那一代最好的创作者”。
龚万辉指出,马华文学不受政府重视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同时意味著,马华作家的作品不受政府监控和审查,在创作题材上,就有较大自由发挥的空间。
“马华文学被放生有好有坏,政府没有管你,就自由发展!那我反而是希望政府不要干预作家写什么?或干预作家在做什么?让马华文学自由发展,最后会有自己的出路,或留下一些作品和作者,那就足够了。”
方肯也指出,中国的社会非常尊重作家,文字工作者的待遇不错,报社给的稿费优渥。
她说,相较之下,我国的文化素质偏低,政府也不重视作家。但她已不期待政府有所作为,只求政府不再对作家多加限制。
“马来西亚人都蛮乐观,无论再缺少什么,我们可以自己变出来。就比如脚车少了轮胎,我们可以自己装,可是你不要拿铁链锁住脚车,那就不能动了。我们只要求政府不限制作家,其他的东西我们自己找。”
懂得赏析“严肃文学”民众少
马华作家也面对国民缺乏鉴赏“严肃文学”能力、华文阅读市场有限的问题。
龚万辉指出,市面上许多青少年小说非常畅销,看似很多人有阅读习惯,实际上却反映出民众缺乏赏析“严肃文学”能力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不能从数字看读书风气,比如说红蜻蜓出版社的青少年小说卖得很好,销量高达几万本,你会发现很多中学生看这些小说,以数字来看是很多人在读书。但他们只看少儿小说,那整个阅读的教养就还没培养出来!”
引导孩子选读物
他表示,马来西亚教育缺乏了教导学生欣赏和感受比较严肃的文学作品,而多数家长看到孩子主动看书,就已经深感欣慰,甚少关注孩子所选择的读物,因此,青少年较少接触马华文学作品。
他认为,若教师和家长能引导孩子多接触内容较为扎实的马华文学作品,不仅能培养孩子欣赏文学的能力,也对扩大华文阅读市场有所助益。
“主要还是看老师有没有推动和介绍,因为有时候学生都是乱看,不知道要看什么书,也不认识几个作家,这点就得靠老师引导。”
“如果中学认识了这名作家,到大学或出社会后,知道他有新作品,就会买来看。”
冀列课程纲要 文学从校园开始
马华作家方肯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吸收知识的阶段,阅读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尽管大多数青少年只阅读青少年或通俗小说,但这是学习的过程,不能强迫青少年接触“严肃文学”。
“当你的心境不能鉴赏纯文学和严肃文学,看不懂也是没用。”
但她指出,引导学生认识“严肃文学”的教育工作很重要,惟我国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鉴赏“严肃文学”的能力,加上教师依照教学手册教书,多是重复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跟著“死读书”。
“教育体制上,我们在教导学生鉴赏文学的部分做得很少,只是利用文学作品让学生认识文法、修辞、形容词而已。”
她说,学校应把文学融入课程纲要,从小学开始教导学生认识文学,而不只是采用方便小学生学习文字、文法的课本。她认为,学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能在校园内举办文学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和作家面对面交流,就能让学生更深入认识文学。
“有些重视文学的学校,会有老师不断鼓励和推动学生创作,而不是写作文,学校也会出版学生文集,让想要创作的学生有地方投稿发表。其实推动创作不仅仅是在上课时间有限的课堂,我们期待学校还能加入什么活动?”
改善出版机制须靠三方
除了稿费偏低的问题,龚万辉也指出,我国版税过低,而这个问题非作家单方面就可解决,涉及出版社、媒体和读者三方。他说,出版社负责寻找和出版优质的作品之外,还胥视媒体是否愿意宣传和推广,再来就是读者买不买单?
“机制的健全靠出版社,而出版社靠媒体把好的作品介绍给广大的读者,然后读者会不会用这个价格买书,或选择盗版?”
他说,目前整个大环境来看,要改善制度得再花点时间。
作家发展环境恶劣导致人才外流?方肯对此表示,可以看见国内仍然有许多作家持续创作,因此人才外流的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归咎于创作的环境和条件恶劣,还得看作家本身的选择。
“问题在于那个人比较适合在哪种环境下生活?他个人比较适合或喜爱哪个环境?不能只是归咎环境和条件因素。”
多发表突出自己
龚万辉指出,相较十几年前的出版状况,现在新人出版作品的机会较多,无论是青少年或通俗小说都可以找到出版社出版。但前提是作者本身必须交出有质量的作品,或有一定的知名度,出版社才会考虑出书,否则只能自己“垫钱”出版。
“作者要让自己被看到,不管你是投稿到出版社也好,参加文学奖,或在网路上发表文章,让人家知道你在写作,找出版社为你出版的机会才比较大!”
龚万辉也鼓励,有志写作的作家不应局限自己的投稿范围,除了在国内发表文学创作,也要尝试把创作投稿至中、港、台,走向华文世界。
方肯则表示,作家出版作品不像歌手出唱片,不是写了几本书就可以“大红大紫到国外”,作家想要出版书籍,最重要的还是把作品写好。
她说,国内出版业其实还是有所要求和选择,不见得有出版泛滥的现象。
大马稿费最低 靠写过活恐“饿死”
这是知识创作“贱价”的时代?马华作家龚万辉表示,我国的版税和稿费太低,写作已不能当做一份职业。他说,“靠写作维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只靠写作赚钱可能会“饿死”!
他说,目前稿费给得最高的是中国杂志,再来就是港台以文字为稿费计算单位,一个字可以有1.5台币,反观马来西亚的稿费比新加坡更低。
“我有投稿给港台和大陆,大马的稿费的确是最少的,而且也没有标准。我的小说2000字可能只有几十令吉,不确定有没有超过100令吉,一个字可能只有7或5分钱。以华文界来说,这个稿费偏低。”
他说,身为作家当然希望稿费能够调涨,而且目前的稿费制度已经沿用多年,若报社、杂志希望鼓励更多作家创作,就应该调高稿费,也是对作家的一种尊重。
“我希望稿费可以调整,因为10年前的稿费也是这个价格,到目前都没有增加过。若一篇东西投去台湾可以得到较高的稿费,那为什么还要投来马来西亚?”
马华作家方肯表示,我国社会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华人读者市场不大,华语在马来西亚非主流语言,文学刊物出版社赚得不多,付给作家的版税和稿费就较低。
她说,我国华文报的稿费就像沿袭“传统”一样,几十年来不曾调涨,一直都是沿用过去的标准。若要改变现状,“只能看资方对文学创作有多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