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孩子是家庭的延续,是“传宗接代”的责任,然而到了AI时代的今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强调自我意识的觉醒,更加崇尚自由及个人独处的时光,不再把“养儿育女”视为人生的必然。
根据新加坡的媒体报道,在亚洲电视台与YouGov所发布的调查,在35岁以下的新加坡人中,有52%认为在本地生养孩子太贵,因此选择不生;即便是在3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中,也有33%持相同观点。这不只是个人选择的变迁,更是整个时代的反思。
而这一个现象,不仅是发生在新加坡,即便是在马来西亚,也有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不再将结婚生子视为人生必经之路,这一个转变除了是时代思想的变迁外,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包括责任,经济压力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现在的年轻人更为重视自己人生的自主与质量,比如说可以有说走就走旅行、进修、发展事业、享受优质生活,很多人担心一旦有了孩子,就必须将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割舍,于是在权衡利弊下,他们会认为比起拥有孩子,让自己“生命”完整是更为值得。
其次,养育孩子的成本费用是很多年轻人的考量,最近跟一名年轻的朋友B聊天,发现年轻人觉得生一个孩子都已经“够多了”,这不是怠惰或不负责任,而是源于现实的深刻焦虑。
B说她身边的朋友状况也是一样,每月除了房贷、车贷,还背著高额的PTPTN学贷,孩子一出生就是一连串从未间断的开销:保姆费、疫苗、奶粉、尿布、医疗保险、学前教育,已有一个孩子的她说,“不是不想要二胎,而是是真的没有本钱”,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年轻父母的无奈与挣扎。
除了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现实,AI时代的到来也为年轻人投下了更深一层的不安与阴影。人工智能高速发展,自动化取代大量中低阶岗位,传统的“稳定工作”概念正在迅速瓦解。
在笔者的年代,一个技能几乎可能可以让你吃上一辈子的活,并不担心被AI技术取代,如今随著AI普及化,“人不如机器”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如今的年轻人要不断学习、转型、竞争,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一些年轻人即使拥有一份优职,但都无法对前途乐观,因为他们看见及面对的是一个急剧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世界,而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工作随时可能被替代,社会保障未必能跟得上,这种无形的焦虑,早已超越了“愿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有本事养育孩子。
此外,对于一些高薪高职高学历的女生而言,一旦生育,可能意味著从职场被“边缘化”,很多女性坦言,会害怕生活孩子后的断层就业,很多时候,职场是现实的,相较于男性,女性在生育后在职场上表现及升迁机会都可能受限。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冷漠或逃避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及时代都在变迁。比起一昧鼓吹生育,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适合育儿”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提供育儿津贴或支援,让“想要孩子”的人真的“敢生”。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