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及利润大的新兴经济领域,但这个领域能带动许多上下游行业的发展,靠的是流动的旅客,因此疫情来袭时,受影响也是最大;疫情之后,纵然有一波"报复性旅游",但马来西亚的旅游业虽已走出疫情的阴霾,但这1、2年来,常听见旅游业者的焦虑。
在这1、2年来,浮罗交怡旅游协会总执行长坦承浮罗交怡游客骤减,岛上许多饮食业者被迫"关门大吉";接著又有合艾吸引大量大马游客,引起玻璃市政府坐不住,从而出来喊话1000令吉可以在玻璃市豪华旅行;最近则有长达一周的开斋节与学校假期连假,槟城的酒店入住率不足五成,业者感慨可能遇到"最惨淡"的假期。
马来西亚旅游局副主席拿督杨顺兴近期在"2026年大马旅游年(槟城站)启动仪式时称,吉隆坡、马六甲及槟城虽为国内外游客所熟知,但许多游客却反映每年到访这些城市时变化不大,渴望能有耳目一新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局致力推广霹雳、森美兰及东马的沙巴与砂拉越等地的旅游潜力。
对于隆甲槟是否被"玩腻"的说法,笔者与大马入境旅游协会(MITA)会长梁伟虹交流时,她认为,旅游局要开拓与推广其他州属的旅游地区是好事,但隆甲槟这三地的原有旅游资源下,再去做文旅创意,依然具有旅游竞争力,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吉隆坡,它是许多国际游客中转站,大都会的基建完善、夜间经济多元化、容易打造好玩的去处,同时能赋能100公里内的周边城市,包括带动起雪兰莪的旅游开发,如:最近就有一个榴梿生态品牌的崛起。
在槟城与马六甲方面,虽皆为海峡殖民地背景,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在梁伟虹看来,两座城市的旅游崛起与起点不太一样,是早前开发"马新泰"路线时就纳入的其中一个必到之处,因有圣地牙哥古城门、荷兰红屋、中国将军郑和下西洋的遗迹,先天条件很好,后来则有鸡场街为首的老街区,历史悠久及景点集中,从来都是一个闻名的旅游城市;而槟城的旅游起步比马六甲慢,属于先把观光景点梳理好后,来了一场爆发,后来的壁画、马拉松、乔治市艺术节都是吸引游客的"IP"。
但马来西亚在这几年来,缺少的似乎是打造文旅"大IP"的能力,导致难以带动主要景点之外的周边游,但2026年的大马旅游年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则还有待观察,因要打造"文化大IP"的定位需要各方有所共识、与时并进,若是像年初的一个40秒的宣传片都可以惹争议的话,那恐怕凶多吉少。
纵观世界各地,古迹遗产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游客观光,如何让古老的旅游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借揽世界各地的经验,不外是完善及连同周边城市的公交基建、尽量维持建筑遗迹自然状态、老城区建筑内部升级改造,这些方法是"老掉牙",但单是公交基建,作为世遗城市的马六甲及槟城却做得不够好,马六甲早前建的单轨火车更早已沦为"白象计划",目前计划改为"空中走道"。
先天条件很好的马六甲,在文旅创新及夜间经济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历史永存、古迹越老越有价值之下,这座城市要如何"越老越有型",靠的绝对不是红屋前建巨风扇,而是应该把焦点放在如何用现代人喜欢的方式通过创意来包装岁月,打出古城马六甲的特色。
综上所述,大家都知道文旅融合的重要性,但各国、各地、各族对文化创意的见解及定位有所不同,因此在推广大马旅游的定义与对象非常重要,官方也应与业者多沟通,才不会沦为"自己讲、自己爽",也才能真正地"旅游回归旅游",发挥出大马为亚洲魅力所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