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针对MyKiosk计划展开猛烈抨击,尤其紧咬项目成本课题不放,如获至宝,甚至不惜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发布"Shopee上的同类摊位价格",企图制造公众对该计划成本不透明、浪费公帑的印象。
故不论马华的动作,是如何指鹿为马,但马华上下的种种举动,在事实真相逐步出炉之后,最后拿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马华刻意隐瞒MyKiosk 2.0所提供的摊位设备,将之与网购平台摊位相提并论;只截取空壳帐篷的低配价格来与设备完善的MyKiosk帐篷相比,分明就是断章取义,污蔑房地部。
更关键的是,所有承包商的委任,均由地方政府根据正规程序处理,包括招标、审核、选址及工程执行监督,而且这次通过约200个地方政府的公开招标,一共遴选了795个承包商。
精彩的来了,如果MyKiosk执行、招标上真的如马华所说的如此大问题,最后他们可能自己炮打自己。马华在多个州属——特别是柔佛、彭亨与马六甲——几乎全面主导地方政府运作与市议会决策。这些州的MyKiosk计划执行单位,就是他们掌控下的地方政府去执行,包括招标、审核、选址及工程执行监督。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马华认为这些摊位的成本"过高",那是否也等于自认其属下市政当局在采购与招标上存在问题?如果他们批评承包商的委任程序,是否也等同质疑自己掌握下的地方政府办事不公、管理无方?
在选址方面,也是交由地方政府去执行,若摊位选址不当,那马华主导的柔佛、彭亨和马六甲地方政府自然有撇不干净的责任,也许就如彭亨州马青团团长黄绍敏所形容,"袋袋平安"。
这场政治操作,马华显然并没有在思考如何通过MyKiosk计划帮助人民,而是意愿把矛头指向中央政府,尤其打击行动党,却不自觉地揭露了马华在地方政权上缺乏问责、甚至可能自身参与其中。正所谓"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场声势浩大的"揭弊"行动,反而变成一记反噬自己的回力镖。
如果马华真心关心小贩福祉与基层经济发展、真心要进行透明、务实的政策讨论,就该在自己掌握的市议会中率先推动更透明、高效的管理机制,而非搞"自我打脸"的政治表演,为了搏版面而上演的低效炒作。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