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台湾的一场讲座中,讲台下,坐著一位看起来极为低调却优雅的长者——深灰色衬衫、旧款皮鞋、没有一丝名牌的痕迹,看起来应该有70多岁,他安静听讲,不抢风头,却因为神情专注且不断抄写笔记,引起了我的注意。
讲座结束后,主办单位介绍我认识他,原来他是台湾某企业的前董事长,虽然已退休多年,却仍被许多新创公司邀请担任顾问,资产估值早已数千万马币,是真正的"隐形富豪"。
后来我们与他共进晚餐,他点了一份最简单的清汤面,外加一杯热茶,身旁有人说,这位前董事长虽然身价非凡,但依然生活朴素,崇尚极简。他跟我们分享,生活越简单,越容易找到真正的满足,有时候,太多的东西,反而扰乱了身心。
我记得他说过一句话,对自己最好的方式,不是靠补品,也不是靠昂贵的养生法,而是把生活减法,把心静下来。他并没有因为财富而变得铺张,反而活得更纯粹、更自由,因为真正的富人,是连钱都不需要拿来证明身份的人。
这让我想到了巴菲特,一个身价数百亿的世界级投资人,却至今住在他1958年买下的老房子,依然开著普通的车,早餐不过是麦当劳和可乐,他不是买不起,只是从不觉得需要。
很多人将他的节俭与"抠门"挂钩,以为抠门才能变成有钱,但我个人觉得,有钱人的"抠门"其实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也是一种信仰,并将价值投资的理念,贯彻到生活的每一个小决策中。
再举例,李嘉诚是亚洲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身家一度高达数百亿美元,是赫赫有名的"超人"。然而,这位富可敌国的商业巨人,在生活中却极为简朴,穿著简朴、风格低调,常常是一件深色西装、一双黑皮鞋,连手表也并非奢华名牌。
李嘉诚不追求炫目的生活方式,更不沈溺于奢侈消费,他的员工曾透露,他每天中午几乎都是吃简餐,主菜、汤和水果,饮食非常清淡,且从不浪费。
这些看似"抠门"的有钱人,其实是在主动抵抗消费主义的绑架,我们的现代功利社会不断用广告、行销和社交媒体告诉我们:"买了这个,你就成功一点""穿上这个,你就更高级一点",真正清醒的人,知道这只是一种幻觉,真正爆发户的只有土豪。
富有的人不轻易消费,也不愿被金钱所绑架,因为他们明白,金钱的终极意义不是炫耀,而是自由,真正的富豪财富不是靠运气,而是通过长年累月的节俭、自律与理性所累积而来。越有钱的人,越对"性价比"有著极高的敏感度,不再追求表面的奢华,而是更加了解每一笔支出的意义。
"越有钱越抠门"听起来像贬义,但其背后隐藏著的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自由,即象征著"我买,是因为值得及需要,而非炫富或想要。或许,当我们也开始懂得这种"抠门哲学"的时候,才能真正走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