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创作人若分享写作的心思,总是有那么几点值得其他同是爬格子的人学习,当分享人是大作家的时候尤其如此,例如美国小说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先说明,我不是他的粉丝,我只是纯粹从创作的技术层面去看待史蒂芬·金的《On Writing 》这本书。金先生功力深厚,只是分成有号码的篇章就一直从童年写到开始创作的日子,以及如何看待写作这回事的各种观点。有时间顺序但是读来完全不像流水帐,绝对首推这位小说巨匠的作品。
一个重点,金先生建议所有想当作者的朋友、或者已经是作者的创作人:请务必认真看待每一张空白的稿纸、以及后来陆陆续续填写上去的文字,因为每一个字都不是平白出现在你文章的字里行间。果真有“文章乃千秋大业”的想法。
当我们进入了我们的创作,那就是另一个世界,我们笔下创造出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非笔墨可以形容”这回事。换句话说,所有事情在你笔下都应该是“笔墨都可以形容”、“没有笔墨不能形容之事”。若遇到词穷的情况,或者觉得自己无法完全驾驭文字,金先生认为那是读书不够多。
金先生认为作者必须先是一个读者,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勤劳的读者。他建议在跑步机上可以放著一本小说,一边走动一边阅读,或者听有声书也不错。日常闲暇时间尽可能都在读书。从大作家的文字来看,他似乎对于看电视或者其他娱乐方式搜集创作材料的做法觉得很不以为然。
以当代的生活模式来看,坚持多读书当然是好事,但是创作人的知识来源已经不限于书本,光是网路上的纪录片就已经是汗牛充栋的资料库,懂不懂得挖宝、欣赏,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再转化为创作,在在都考验著创作人的功力。我本身就看过英国个体户的纪录片创作,简直惊为天人,因为他们都不是电视台外包委托的纪录片创作者,素质都可以媲美电视台。我有理由相信,刺激他们的“创作脑”思考出不同的创作材料,肯定是靠阅读、以及欣赏其他创作者的影片。
另外,金先生也认为作者必须诚实面对自己:这个那个是怎样的角色?什么话会从他口中说出来?作者都必须老老实实倾听心中的声音,然后据实反映在稿纸上面。
小说中的对话其实不容易写,其他作者有多老实面对自己创作的角色,可能也是无从稽考。但是我比较肯定的是,常常捕捉天马行空的不同想法、比较详细地呈现在作品中的,我个人认为村上春树在这方面的成就,其实称得上非凡。
对我来说,写小说是相当考功夫的事,自己写过的小说都只是放在一边当作练笔,也当作是一种尝试。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前辈作家例如金先生分享有关创作的想法,各位有志于创作的朋友,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