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亚独立前一年(1956),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在是年的5月,为《马来前锋报》开斋节特刊,撰写了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向马来群众进行一种温情喊话。

林氏撰写这篇文章,诚是在马来亚迈向独立之前,代表华社领袖所发出的亲善呼唤。由于语言的隔阂,当时的马来同胞对本邦为数极多而生活相对富裕的华裔,充满著恐惧,进而对华裔是否能忠于本邦和华教的存在心生疑虑。林连玉深知,这种潜藏在马来同胞心中的恐惧,将会成为马来亚独立后一颗潜在的“炸弹”。“心病还需心药医”,林氏这篇〈心理的建设〉就是专为马来群众开出的“定心丸”。

在〈心理的建设〉中,林连玉认为作为马来亚独立后的公民,必须要有两点心理上的建设:第一,要培养共存共荣的观念;第二,要培养以马来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两点真是言简意赅。

强调地位平等

所谓要培养共存共荣的观念,既是强调各民族同为马来亚国的公民,其权利、义务与担当都是平等的。故在独立建国期间,没有任何族群会被牺牲,又或一枝独秀。为了使马来亚能够独立建国,共存共荣是要强调各族之间,必须追求一种地位平等且资源分享的互动伦理。林氏的这服心药,正是对准马来群众对华族经济与文化双重优势的心理恐惧。故提出在权利、义务上讲求“共存”,在所得、福利上讲求“共荣”。

所谓要培养以马来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则是进一步地说明共存共荣的合法基础——大家共同作为马来亚人的国民身份。

由于在独立前,大多数生活在马来亚的华人,都仅有华侨的身份。故马来亚华人无论在身心上都与中国存在著藕断丝连的关系,其对本邦的忠诚度亦为马来族群所怀疑。

林连玉强调在马来亚迈向建国之路,当代马来亚华人必须把对中国的国家认同,转移到马来亚之上。惟有在国家认同的层面,完全效忠于马来亚,才能以国民一员的身份,争取到与其他民族共存共荣的立足点。

林氏的这服心药,更是指向马来群众更深的焦虑,他们害怕人口众多的华人,与“母国”里外相通,将马来亚建设成东南亚的“第二中国”,让他们无以为继,而沦为第二等公民。所以,当代的华裔只有完全忠于马来亚,并将中国尊为友邦,才能尽释马来族群的疑虑。

其实,林连玉这两点即指出了“心理的建设”的一体之两面,用他自己的话,即是说:“凡是不肯共存共荣的人是马来亚的罪人;凡是做了马来亚的公民,而不以马来亚为祖国的人,也是马来亚的罪人”。显然,前者指的是各族寻求平等的互动伦理,后者则是建国、爱国的基本原则。

在厘清了这两项核心原则后,林氏亦深切地指出马来亚的公民需要“心理的建设”的深层困境;毕竟在英殖民的治下,长久的分而治之,使得马来族群对占尽经济优势,而文化上又极为不同的华族,深感不安。

在国族主义抬头的当下,马来群众很容易将潜藏心理的恐惧,转化成排挤华人的政治动能。对此,林氏要争取马来群众对历史现况的同情,让他们认清在政治上排除华人实在不理智;所以,他建议马来友族要做好“心理的建设”,必须要对其他民族忠于马来亚与追求平等的理念,深具信心。只有在各族都为马来亚的独立,做好“心理的建设”,马来亚才能在和衷共济中成功建国。

在林连玉发表〈心理的建设〉这段话的60年后,纵观这些年来大马各族关系的弛张变化,我们不能不佩服林先生的理智与洞见。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因素,马来亚独立至今,大马人始终没有普遍做到“心理的建设”,使得各方都饱受了族群关系紧张的“心理的郁结”。通过历史的距离感,使我们重新认清林连玉当年的睿见,我们通读其论著,更会发现林氏此一主张,并非仅是为了应付《马来亚前锋报》的漂亮辞藻。

实则,“心理的建设”足以作为各族协和建国的良药,它同时也成为了林连玉的立国信仰,在写出这篇文章前、后,“共存共荣”和“以马来亚为第一家乡”的主张,都深入到林先生思想的骨髓中,构成其华教论述的核心理论。这点,只要读者参考其〈一九五五年庆祝教师节致词〉、〈尊孔学生教师节庆祝会致词〉、〈第一届华文教育节宣言〉、〈为巫统雪、甲分部言论谈话〉、〈呈李特宪制调查团备忘录〉、〈答香港大学讲师问〉、〈在巴生滨海教师公会会员特别大会上致词〉、〈在雪州印校教师联合会大会上致词〉等等文献,乃至在蒙难近二十年后,所发表的〈林连玉先生八十大寿致词〉,即可见一斑。

维护教育权益

林连玉先生“心理的建设”是如何形成的呢?倘若我们回顾郑良树先生所编纂的《林连玉先生言论集》,或许可以勾勒一、二。其实,早在1951年7月林先生所发表的〈尊孔中学反对巴恩报告书函〉他已经开始为维护各族母语教育的权益而发言,并提出只有各民族和谐共济,才能维持一个健全、繁荣的马来亚。

同年8月,他在〈全马华校教师会代表大会宣言〉中,已提出马来亚华人需转向认同马来亚,并形成“尽了应尽的义务,享受应享受的权利”的公民观点。

在9月17日,林先生写的〈反对巴恩报告书备忘录〉,提出让各族群母语教育自由发展,有利马来亚发展;而“方言学校”之存在,无碍于马来亚国之建立等主张。同年的9月25日,林先生已正式获得马来亚联合邦的公民权。

由此可见,林先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领袖,他在以上两篇文告的主张,与其申请马来亚公民权的意愿是若合符节的。到了12月27日所发表的〈教总成立晚宴致词〉,林先生强调马来亚华人与“本土分割”不开,比起具有“木本水源”之恩的中国更为密切;他亦提出,各族群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建设新的马来亚。承上可见,林先生在1951年获得马来亚联合邦公民权前、后,已具有了“心理的建设”的思想雏形。

林连玉“心理的建设”的思路,是由其积极关注马来亚华教议题,而开始逐步成形的。显然,“心理的建设”虽具有原理原则、约法三章的简易特质;不过,此一主张,与1951年至1956年在马来亚的非巫裔公民权议题和华教议题,皆密切关联。

力争华教平等

简言之,林连玉的“心理的建设”并非在宣扬一种抽像的价值理念,他所主张的这套建国原则,是为了对应马来亚的当代困境而量身订造的。

我们必须将林先生此一主张的形成,放置在马来亚独立前的历史语境中,方能理解得更为透彻。他在1950年11月出任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主席。1951年全马华校教师会一致反对巴恩报告书,而推动了全马华校教师总会的成立。1952年,林先生率领教总代表,向英方力争华教地位;是年11月,殖民政府通过了对华教极为不利的《1952年教育法令》。1953年,林先生参与了“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的组建,形成马华教育三大机构;12月,林先生出任教总主席,展开其领导教总的8年岁月。

1954年,在林先生的领导下,教总在8月提出列华文为官方语文的要求;且在10月反对是年所出台的《1954年教育白皮书》。

1955年,在联盟参选马来亚第一次全国大选前,教总、董总、马华与巫统在陈祯禄的私邸,召开了华教史上著名的“马六甲会谈”。是年,在联盟选举大胜后,由于大部分非公民身份的华人没有选票,新政府在华文中学超龄生问题上,断然忽视华社的意愿。

1956年,英、马双方就独立事宜展开谈判,在马来亚独立的大势之下,林先生作为华社领袖,汲汲推动华人争取公民权之事。简言之,林连玉“心理的建设”的主张,是在以上这段历史剪影之中,逐步形成的。

依上,我们又可以从林连玉所发过的文告,管窥其“心理的建设”相关观点的演进脉络。1952年10月,林先生在〈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华教政策意见书〉中,阐明马来亚华人不能在文化被消灭的情况下,与他族合作建国;从华人在马来亚占据人口总数近半的形势下,马来亚若要独立建国,华文必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发表于1953年10月的〈一九五三年庆祝教师节致词〉,认为华人维护华教才对得起子孙后代,坚持马来亚各族母语教育的平等地位,且坚持争取族群权益是天经地义的要求。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一宗疑似嫖妓引发的命案

东方文荟

一宗类似“大马赵明福案”的离奇死亡事件日前在北京上演,引起中国舆论热议,主角是29岁的人民大学硕士雷洋,一名女儿刚出生两...

阅读全文

孙和声:全球化与大马

东方文荟

全球化是个充满悖论与争议的进程,支持者认为,它可提高全球范围内的效率与福祉,各路的反对者也居于各自的理由反对全球化,如一...

阅读全文

邵宝辉:好记者给人带来惊喜

东方文荟

新闻具备信息属性,必须致力于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因此,“内容为王”任何时候都会站得住脚,不管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没有...

阅读全文

伊斯兰国势力为何兴起

东方文荟

“伊斯兰国”(IS)极端组织成立以来,一直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其残暴和乖戾与当年的法西斯相比也堪称是有过之...

阅读全文

孙和声:反思大马的经济政策

东方文荟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由市场主导?国家主导?国家主导为主,市场为辅?抑或是以外资为主,还是以内资为主,向来颇有争议,也...

阅读全文

冰岛:最幸福的国家?

东方文荟

冰岛是个小国。它的总理叫西格蒙杜尔·戴维·贡劳格松(Sigmundur Davie Gunnlaugsson)。当然一般...

阅读全文

欢庆东马丰收节

东方文荟

我担任公职的8年,常被赋予任务代表槟州政府与民间团体联办佳节庆典活动。这工作包括活动统筹,节目策划,文宣,财政,保安,与...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消费型经济困境

东方文荟

当代的世界经济状况,是颇为吊诡的。一方面是,许多落后地区的人民,如南亚、非洲,尚处在短缺经济,衣食不足的贫困状态中;另方...

阅读全文

南海:亚洲的火药桶?

东方文荟

欧洲是陆缘政治,东亚则是海缘政治。由于地形的影响,制海权成了重中之重,这些东亚大陆地形特点预示著海军世纪的到来。海军世纪...

阅读全文

历史书写技艺

东方文荟

“历史要写得像连载故事那么好看才行”。这是我看了《历史的技艺:塔奇曼论历史》一书的想法。老友胡一刀要出新书了:《谁救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