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与林连玉基金合作,笔者参与了“霹雳独中复兴运动访谈计划”,欲乘此机会,将一种对大马华教的想像,草拟成篇。
无论我们要探讨独中的教育改革,又或华教发展诸议题,我们总要面对一种知识的叩问:我们到底要如何认识大马的华文教育?
对笔者而言,大马华教内在的三个环节为:华教意识、华教工作者和华教受益者。以下,笔者尝试简述三个环节的链接与意义。
所有流传中的华教叙述,都是华教思想、意识的具体体现。大马华教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我国独立的公领域,是源自于其精神层面,有华教思想作为思考的论域,再构成领导华教发展的纲领。具体喻之,华教意识是引领华教的“头脑”,是华教得以不断推展的精神泉源。故华教意识务必为华教工作者所接受、传承、探讨、论辩与传播。
难领会华教意识
华教最核心的根本问题,莫过于不断的厘清其自身的疆域与内涵,我们要不间断的追问:华教到底是什么?所以无论要谈独中教改或未来发展,绝不能自外于华教意识来谈。正因为华教意识是推动华教发展的活水源头,它必须最大可能的保持其开放性与鲜活度。
反之,僵化的华教意识,很容易构成一种教条化、负面的“华教意识形态”,此亦为华教工作者所慎防。长期以来,华教意识比较难贯彻到华教受益者(家长与学生),华教受益者无法领受华教意识,很容易成为独中教改的阻力。
华教工作者(以董事、校长、教职员为主)是展现华教服务的前线人员,他们是华教成就的推手,亦担负了大部分的甘苦。
随著华教的日益茁壮,华教工作者必须提供更加完满的教育服务。虽然,教育的本质绝非功利性的服务与营销,但在现实中华教工作者却难免于此。
教育的功利倾向
显然,华教工作者的难处在于:如何在维系华教传统与有效达成服务之间取得平衡。华教工作者是站在第一线为华教竞争的战士,若无法持续提供高素质的服务,华教的事业随即直下。
如果华教没有了受益者,华教就没有了意义。华教受益者有一种自然的困境,家庭是一种私领域;在伦理上,家长对于孩子的爱,天生就是自私的。正因为家庭内部的爱是自私的,华裔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功利倾向是可以理解的。
承上,华教工作者一方面务必秉持华教的传统,在向华教受益者传播华教意识的同时,其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亦需具有功利上的竞争性。
近来,笔者在从事华教的知识工作时,总是从这三个内在环节链接的相互关系来回思量。我们要谈独中教改与华教发展的问题,是否能够以此作为思考的基础呢?
本文为2017年华教节特辑系列文章,今年的主题是“歌唱林连玉”,由林连玉基金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