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讨论,在论及教改时,社会大众早已能明确地指出,教改的目标放在培养出自主成熟的人,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订定目标与愿景;所以多元的学习模式和摸索自我天赋,适性发展个人知识体系,原就是多年来教改的方向。
但由于原有的国民教育方式,直至今天都更有效率的将小孩培养成国家社会所需的栋梁,这使得原来重视背诵和重复操作知识工具为主的教育理念,仍在父母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教改的理念,为何往往遭人们批评为陈义过高的主因。
可是在全球化的未来图像中,我们可看到人工智能(AI)正在崛起,那么多元、适性的教育理念,就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年轻一代学习的主要模式。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背诵式、机械式的教育,固然能将人训练成国家社会在工业化时代所需的人才,但却是最有可能会让相关人才,在工厂和经济体系AI化的过程中遭到淘汰,失去工作岗位。如今AI已在许多领域中证明,越是机械化、可重复操作及强调计算能力的工作,就越容易以AI取代人类,例如工厂操作员、司机甚至中产阶级的律师、会计师等,都是未来被机器取代的热门职业。
重视独特人格养成
而多元、适性的教育方式,或许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往往过于缓慢复杂,没有效率,但这类教育同时也很重视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养成及其创造力。这就使得在和AI机器人相比较时,这类学生会显得更富同理心,也更有跨领域创新的能力。当然我并不是说拥有专业知识不重要,只是未来在和机器竞争的过程中,这项因素往往不是关键的了。
具体而微到华教而言,华小、独中至今仍采以各种统一考试的方式来评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无可避免的必须承认,虽然华教的中学体系号称独立于国家的国民教育以外,但实际上,她仍是一种类国民教育的体系,所以独中生在与机器竞争这方面,和国中生相比,并不具更强的优势。
甚至以往独中生更占优势的多语能力,在AI时代中,也不算具有多了不得的能力,从现今翻译机器人的迅速发展,我们能看到未来跨语系沟通的最有效方式,很可能还是会透过机器进行。
所以如何发展出一套实践多元、适性教育理念的体系,将是华教未来发展重要的课题,而这次进行教改的重要性,其实也关乎学校体系本身是否续存的问题,因线上教学日益发达,已有教育工作者,如英国白金汉大学校长塞尔登就预言,AI终将取代老师,成为教学的主要媒介者;而AI能远距授课的特性,会否降低社会对学校存在的需求,也很难说。
但当教育功能不仅仅限于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更重视人格养成及培养学生创造力时,学校连结社区的价值和能力才会被凸显出来,因为这些都不是AI能够给予学生的。
(本文为2017年华教节特辑系列文章,今年的主题是“歌唱林连玉”,由林连玉基金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