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廖氏在老越县的几个落脚点2015年7月25至27日,我到邻近汶莱和沙巴的砂拉越边陲小镇老越(Lawas)进行田野调查,期间走访了几个早期廖氏族人落脚的所在。廖氏族人从安溪原乡到老越,一般是从新加坡乘船到纳闽,然后才抵达老越。但他们进入老越,除了顺著老越河到市区上岸,另外也有以大老山(Trusan)河在大老山上岸,或在文拿卜(Merapok)上岸者。

此外,在瓜拉老越(Kuala Lawas)、本南(Punang)、顺达(Sundar)等马来村落也聚集了好些廖氏族人。上述都是马来村落,华人杂居其中,有者也是居住在高脚屋,这些村落的华人主要以经营杂货店为主,客户主要是马来人,同时也收集土著从森林中采集的土产,然后转手再贩卖或出口。

大老山距离老越镇约21公里,其开埠比老越还早,大约在19世纪中晚期。大老山也是汶莱湾唯一的贸易中心,吸引了附近村镇和河流居民到此与汶莱的马来人、中国人和新加坡人交易。货物由此出口经纳闽到新加坡,新加坡的进口货物也由纳闽到此,也是老越县的集散中心。不少到老越县的华民,概由此上岸。

早期这里也聚集了不少廖姓族人。在大老山福德宫所见缘捐者的名录中,有不少廖姓人氏,可证廖姓人氏在此或邻近的数量。

文拿卜距离老越市区大约35公里,文拿卜河流经此处,成为战前南来华民上岸的口岸,同时也是一个森林产品和商品的集散地,其开埠时间约在1900年。

瓜拉老越则是位于老越河口的马来聚落,距离老越14公里。早期已经有华人移入,但华人住户不多,可能不到十户,主要以廖姓为主。

本南,距离老越12公里,在南中国海边的马来村落。早期有几间华人商店和住户,但现在不仅全数搬到老越,连建筑也被拆除,仅余一间废弃的双层木板店屋和洋灰砖块双层店屋,业主为老越显达廖冠英。

顺达,距离老越30公里,华人较多,也像马来人般住在高脚屋,目前华人经营的商店有两间是廖姓人氏所有。

以上的村落,由于没有经济发展潜能,许多年轻人相继离开到外地谋生,目前除了顺达有较多华人住户,其他则所剩无几,几乎是这几个马来村落的普遍现象。

老越廖氏及其贡献

去年,砂拉越华人文化协会执行秘书蔡增聪先生传来了一篇题名为<廖姓人士与老越发展>的文章,得知老越是个由安溪廖姓人士发展起来的聚落。

当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我所知,在马来西亚的廖姓人士主要有两支,一支是客家人的廖姓,另一则是安溪关桥的廖姓。关桥的上苑原为廖姓的村落,后来有一支上苑的廖姓移居到上苑外面的善益定居,故有内廖和外廖之别。我爷爷即为善益的外廖人士,在霹雳南部的美冷(Behrang)落户。就我的田野调查所知,目前安溪廖氏主要聚集在两个城镇,一为彭亨内陆的直凉,至今繁衍了约千余人,他们是福遂公派裔四房和五房人士。另一则为砂拉越的老越。

老越的廖姓主要是福遂公派裔长房、三房和六房人士,在战前有约数十户人家,近百人左右。人数不多,但却占了当时华人人口的90%,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廖家村,也是闽南村落。流经老越的老越河甚至被称为“廖厝港”(港的闽南音为河的意思)。

当地人也认同老越后来的发展,是廖姓人士奠定的基础。1960年代,由于砂拉越共产党的动乱,逼使许多诗巫的福州人外移,其中有部分就移至老越,福州人的移入改变了老越华人的方言群体的结构,加上现时大量廖姓人士外移,廖姓人士至今虽然仍是最大姓氏,但群体比例大概只有一半。

老越的开埠大约在1900年,在老越四大开埠先贤中,就有三个廖姓人士,他们是廖修安、廖金柳和廖乌务。

开埠初期的十余间商店,主要就是这批廖姓人士所经营,吸引了周边的村镇到此营商。他们三人也曾先后都担任英殖民时期老越的华人甲必丹。这四大先贤也是老越中华公所的创办人,有趣的是,1923年中华公所易名为中华学校后的第一批学生,只有八位,七男一女,竟然全是廖姓子弟。同时,资料也显示,直到1951年,中华学校的董事长概由廖姓人士担任。

1960年代,为解决华人子弟升学问题,老越的社会贤达,发起创办私立中学,其中大部分参与者都为廖姓人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廖金炉义不容辞的捐献四英亩的胶园为校地,只留下后端土地给自己的儿孙。

老越最早合法注册,面向全老越华社的华人社团为中华俱乐部,它的创办主要得力于廖姓人士,如廖锺殿、廖水深、廖冠英等人,其中廖金柳主动将一间店屋以低租金租给俱乐部充当部所。此外,在老越16个华人社团中,有高达9个的主席是廖姓人士担任,担任副主席的则有5个。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由于拉让江流域乡镇受到共产武装活动的影响,地区时有戒严,生活大受干扰,人身不安全,故此福州人开始往外迁移至民都鲁、美里、林梦和老越等地。

1970年代以后,福州人也成为老越主要的华人方言群体之一,惟其如此,廖姓人氏的比例仍然偏高,约占华人人口的一半。

黄二大使寻访记

2015年7月25日用过晚餐后,当地熟识廖氏家乡神祇黄二大使在老越供奉原委的人士建议我到廖锺惠住处拜访。廖锺惠其父廖金柳为老越第二任甲必丹,专事管理华人事务,对老越华人社会有极大贡献,故此在老越市区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Jalan Liaw Kim Liu)。

根据其家中供奉的牌位,得知他于1880年出生于福建安溪,1967年在老越过世,享寿八十有七。他随其叔父美兴南来,凭一己的努力,积累财富,成为当地富商。

老越市区唯一的华人神庙福德祠内供奉的黄二大使,本为安溪官桥善益廖家村的家乡神,廖金柳从中国家乡带来,并供奉在自家住宅内,同时欢迎廖姓人士到来祭拜。

到了1960年代,老越社咸认有必要另盖一庙以利埠众祭拜。1968年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在市区建造了堂皇富丽的福德祠,其正殿神龛供供奉三尊神祇,中间为大伯公,左右两边分别是黄二大使和协天上帝。

事实上,福德祠中的黄二大使是依据廖锺惠家中所供奉者另外按置而来。廖宅中的神龛共有五尊神像,正中为大伯公,右边两尊为黄二大使,左边两尊为祖叔大人。紧邻大伯公左右两边的神像,原为从中国带来的神像,其中的黄二大使神像,其脸部已经腐朽,面目全非。

由于时间的洗礼,以致木质腐朽,为此约在1984和1985年间,廖氏到新加坡另外订做全新的神像,开光安放以后,旧有的神像本当遗弃,但廖锺惠不舍丢弃,仍然安放在大伯公神像两旁,其最外的两旁则供奉全新的神像,形成新旧神像共同供奉的情形。

廖姓族人为何以黄二大使为家乡守护神,族人间流传一段说法。黄二大使原为黄姓人士所带来,是黄姓族人的守护神,没想与廖姓族人同村共居时,黄姓族人日益人丁淡薄,廖姓人士却人丁盛旺,廖氏族人认为这是黄二大使庇佑所致,并形成强姓逼迫弱姓的局面,在驱赶黄姓族人时,逼使他们将黄二大使留下。此后黄二大使就成为廖氏的守护神。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陈海德:历史漩涡里的阅兵

东方文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举办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九三阅兵”),中国官方定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阅读全文

孙和声:马来人特殊地位如何形成?——重温1946-1957年的马来亚政治动态

东方文荟

众皆知,大马是个由多元族群组成的立宪君主制与联邦制国家,而这国家的马来人与东马的土著享有特殊地位,马来语是国语,伊斯兰是...

阅读全文

阅兵是给谁看的?

东方文荟

9月3日我在厦门翔安与几位朋友在民宅中通过电视直播全程观看了阅兵。电视画面里,北京城蓝天白云。透过高空的鸟瞰式的摄影,我...

阅读全文

人望高处:阶序动物

东方文荟

中国人类学家费孝通,在50年代建构了“差序格局”这概念来叙述个人人脉,如何像涟漪一般的由近至远的扩散开来。我们比较有兴趣...

阅读全文

“你民我主”的新加坡选举

东方文荟

2015年对新加坡来说是多事的一年。李光耀逝世、50年国庆,现在又大选。首两项是政治史的里程碑,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国立半百...

阅读全文

捍卫多数决议,唾弃群众暴力──再驳张守江

东方文荟

拜读了张守江于17.8.2015犀乡资讯网发表的高调文章,我终于明白为何张守江这么资深的律师,会自甘沦为叶新田的辩护士。...

阅读全文

孙和声:日据时期的新马状况

东方文荟

2015年8月15日,是日本军国主义向盟军投降的70周年,中国也会在9月3日大事庆祝抗日胜利。日本虽然战败了,可日本的许...

阅读全文

邵宝辉:“新希望”的希望

东方文荟

“新希望”作为一个政党已经呼之欲出,而且对许多人来说,它处处给人希望。比如表态绝不与巫统为伍,而要继承民联遗产,与行动党...

阅读全文

文学档案,现代主义,豆糜--序杜忠全《文字新语》

东方文荟

长期以来,大马华社都不太有档案观念,鲜少有人会在这方面花心力。虽然近年随著史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增加而有稍稍改观,总的来说,...

阅读全文

中式学校更优越?

东方文荟

BBC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