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是日本军国主义向盟军投降的70周年,中国也会在9月3日大事庆祝抗日胜利。
日本虽然战败了,可日本的许多右翼分子依然不肯公开承认日本开战有罪,有者甚至认为,二次大战,或至少在东亚展开的战争,是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而不是什么侵略。实则,日本的一些教科书,也把日军侵略描述为“进出”。迄今许多日本人包括知识份子,大专生均对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一知半解,有许多大专生甚至不知道,日本曾占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在信念泛滥的信息时代,竟然还有这种无知现象,显见不仅日本政府,连日本主流媒体本身也在有意无意地封锁这类消息,或至少日本主流媒体,竟与官方同调,低调处理这类新闻。
就大马来说,年轻一代的大马人虽对日本占领新马略有所闻,但大体上也知之不详。
日本军国主义在1941年12月8日在夏威夷偷袭珍珠港的同年,也在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宋卡,马来亚的哥打峇鲁、登嘉楼等沿岸登陆,只花了70天便占领了新马。
日本军约4万人
令人吃惊的是,当时的新马两地有约6万英军与澳洲军人及约5万5千的印度军人,而日本军只有约4万8千人。10多万的军人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连英国在新加坡的号称英国在远东的最强海军基地与其主力战舰,也轻易被摧毁。显见这不仅是国力疏于防范,也有内部的矛盾所致。这也是何以1946年初英人会提出马来亚同盟(Malayan Union)提案的主因之一。
从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占领新马的这3年零8个月期间,华人是抗日的主力,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所以早在1930年代,本土华人便因日本侵略中国,而发起了多次大规模的抗日援中运动。1941年初,当时党员已有5千人的马来亚共产党,便提出与英人联手抗日,随后也以马共党员为基础,组织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MPAJA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据知,人数高达10万人的抗日军,曾与日军战斗了340多次,消耗了不少日军的实力。由于华人抗日最力,日军对华人的暴行也最残忍,如在占领新加坡的初期,便展开了旨在肃清抗日份子与共产党员的大检证行动,这个大检证实为大屠杀,凡是被疑为抗日份子的,均被一律肃清,被杀人数万人以上,全马检证、肃清、屠杀者应在10万人以上。
除了屠杀华人外,日军还强迫华人集资缴纳5千万元的奉纳金,也强迫华人“勤劳奉仕”,从事生产活动或建造铁路,道路等,更推行强制性的日本化,如华校变为日语学校,其罪行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
在经济方面,由于英军败退时,大肆破坏基础设施与生产设备,加上当时马来亚在经济是以从事经济作物而为生产粮食为主,结果便致成消费品或粮食短缺的现象,进而迫使许多人不得不吃木薯,在城镇也因生存困苦,而迫使许多人流散到郊外求存,在这过程中,自也产生了不少盗匪,可以说日据时期是新马华人历史上最黑暗的苦难时期。
在多元种族的马来亚,日军除了残害华人外也蓄意羞辱白人,要白人向日军行礼或从事体力劳动;只是,日军对马来人与印度裔则另眼相待,采取怀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种分而治之手段,如保留马来人在公务员体系中的职位,甚至蓄意激发马来人的反英情绪。在后期还散播华人会占据马来亚,引发马来人起恐惧感的活动。实则,日军也在初期促进马来左翼民族主义,如马来青年协会KMM的复活与活动。
对印度裔,日军也鼓励和协助印度裔组成印度独立联盟(IIL)与成立印度国民军(INA),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印度人能站在日军这一边,以便与英军对抗,一位知名的印度国大党领袖之一的Bose,还亲自到马来亚组织印度反英组织,只是,那些曾在英殖民政府当过公务员或英语专业人士则较温和。
华裔领导权没落
从社会政治领导权的角度看,日据时期也在各族内部领导中起了改变作用,如在华社中,华裔领导权没落,激进左翼分子的崛起,在马来与印度裔社会中受英文教育者也被边缘化等。
日据时期,新马社会起了大变动的时期,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以马共为基础的抗日军曾不仅成了抗日的主力军,也是战后投降后那几个星期的军事力量的垄断者,若当时他们不与英人合作(战后)而像印尼人一样,抗拒殖民者重返本土,一鼓作气地从抗日转向抗英,结果如何,确实耐人寻思。当然历史没有如果,千金也关难买早知道。
不管如何,二次战后,英人重返大马后,确也提出了旨在延续其殖民统治,及护卫其在新马既得利益的新措施。这些新措施如强制成为高度中央集权联邦制(1946年前的马来亚并非一个联合邦),新的取得公民权的条件,各族间政治与公民权利的平等与否,也在各族间,或是各族内不间意识形态与利益群体间,引发大规模的论战与示威。
其最终结果是,马来亚成了联合邦,马来统治者与贵族保住其权位与习俗利益,也决定了日后迄今的政治格局与族际权益格局,这个在1946-1948期间定下的格局,最决定了今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