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必有群居。家族、邻里、村庄、部落、国家等,便是群居的一种表征或方式。群居之所以能持续,或不能,必有其因。主因之一乃群居者的互相信赖的程度(trustworthiness),那是指个人所作所为都“可以被别人相信、不受质疑、甚至寄以厚望”的一种品德。

信赖可溯自亲属制度和法治的契约,这些皆可统称为社会契约。罗梭(J.J.Rousseau)在18世纪所提出的政治契约,乃社会契约的一种。那是有关国民之间的契约,以及国民与统治者之间的契约,都是透过法制所产生的信赖。家庭或拟制亲属是被涵盖在内,但不是他的重点。

家庭是家族的核心,成员既少,也同血缘,诗礼传家,彼此信赖应该更深,不必另立法定契约。一般人都嗤之为封建、裙带的表述与实践,殊不知它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信赖的功能。不论在政治上、商业上,长久以来以至今日,世袭制度仍在发挥著信赖的功能。

婚姻关系,无疑是世袭制度的支柱。父传子算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达官贵人所维持多房妻室,常被批为性欲发泄的机制,其实它的真谛是信赖的运作。尤其是落难的革命人物,纳随身机要秘书为妻妾,目的便是这种传统式保密的实践。这种婚约的缺点是,男方拥有绝对的休婚权。

但这种信赖在西洋或现代的商业社会里,好些方面已被法治的契约取代了。君不闻男大企业家娶入另一房时,却亦与她缔结婚姻契约?如她将收取赡养费之数目、财产继承的额度、及婚生子女的抚养权等。虽然门户高的也可行使休妻权,但被休的条件在结缡时已心知肚明:两相情愿。

终生契约

在职场里,绝大多数的雇员,都知道他们的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几乎所有的良缘的缔结都被视为一种终生结合,那是没有白纸黑字记录著终止日期的契约。这在一般的社会认知里,在夫妻的心里,那是海枯石烂。这段感情的终止日期是大海已干涸,依海的岩石已破碎。离婚,在法理上就是一个婚约的终止。在情义上则是,过去的海誓山盟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离婚,也显示出个人判断能力的缺陷。

一般上,离婚是很悲哀的事。在社会的层次,或亦可算是值得庆幸的事。再婚者应是“因了解而结合”,彼此如愿以偿、白头偕老。第二次离婚的机率大为减少,社会上的哀男怨女,也相应减少,为社会增进祥和。

在家庭的层次,是件悲哀的事。那是因为相处日子的恩恩爱爱给付诸东流,且又不是一流而尽:它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洗不干净孩子心灵的创伤。单亲妈妈又有几位还是徐娘?还能重作冯妇?故说无契约期限的婚姻,是对女方很不公平的。因此,我们应该提倡一个彼此可预知婚姻终止的日期的制度,使它也可保护受害最深、却没参与海誓山盟的婚生孩子们。

也许有人说,西方社会始乱终弃已蔚为风气,岂不就是私订契约婚姻的实践?在情义方面,确是如此;但双方却没在婚前签定终止时间表。此外,要否生育及有关后续的问题,却无明文交代。国家没有权力规定谁才能结合,但却可规范离婚后保护婚生孩童的责任;因为他们从没被赋予不被弃养的自然权利。

除了使人类的性欲释放正统化外,结婚也有其宗教及社会的义务,多是终生的。西洋圣经和可兰经都鼓励信徒们生育,或禁止不自然的节育,不允许堕胎,甚至不能离异。另外,不鼓励信徒外婚,即与非教徒结合。长久以来,个人可以改变信仰,但没听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属于两个宗教、或两个神的。曲虽异,其功同是促使教徒的数目迅速增长。华人的“百子千孙”、“子孙满堂”的传统观念,亦是在鼓励多生(男)孩子以持家、奉养父母。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平均寿命大为延长,从罗马帝国时代的35岁,到1950年代的55-60岁,到现在的70多岁,夫妻共同生活的时间也顺应延长了。婚姻得失,已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期望差距

记得在初中时读过玩世不恭的英国(爱尔兰)诗人及剧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的一句名言:“两人因误解而结合,却因了解而分开”。少不更事年代,不甚了了。原来其蕴含著一个极重要的概念:婚姻期望差距。这才子作家具有双性恋的性向,结合分手多次,也曾因触犯同性恋条例被关进牢狱。他在十九世纪时所说所为,至今,足以醒世。

新时代里,结婚和离婚在选择上是两相情愿的。婚前期望和婚后失望的落差若无法弥补,往往导致离婚。若结婚是因为对方悦容的相貌、性事的需求,那差距肯定就会随著生物老化与日俱增,直到连整容师傅也束手无策的时候。试问,天下有几个人,包括相命的,对婚姻期望差距真能未卜先知,洞烛先机的?不只是那个被算过的命,另一半的命也必须配合;因为夫妇是彼此互动的,不是孤立的。可能你破财,消的是伴侣的灾。某部分的中医已被西医接受,在为人群造福,何不也把命理师傅纳入婚姻辅导阵容?命理师傅把情侣的生辰八字一摊开,便多少知道两人会不会相克。欲知更多后事,就卜个卦、求支签吧。

相克不是仅指好人和坏人的互动。两个好人相处,不一定会产生好结果的,更不必期望两好会变得更好。读化学的,或研究方法论的会告诉你:1+1不一定会等于2的。纵会相克,要结婚的还是会结婚的,那是介乎于“听天由命”和“人算不如天算”之间。

婚姻既是缘分,那不是科学,是命。因误解而结合,也是命。科学,尤其是统计学,仅供心理辅导员参考而已。契约婚姻可以减短相克的期限,也可无限延长共婵娟时光于千里之外。选个聚合的期限,你不就掌握著天命与天算?

在上一代所流行的订婚制度,可以说是契约婚姻的滥觞。西洋社会至今仍流行著的婚前同居,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妙处在于婚前彼此多接触,藉以加深了解。若日后觉得不妙,由“酒千杯少”演至“话半句多”时,就不必定终生了。订婚与同居毕竟都不具法律约束力,建议中的契约婚姻是建立于夫妻问责的法制之内,那才是智者之选。

夫妻像其他人类一样,生、老、病都会使人体各部分走样,以至会令一方失望。常言道:男人三十一枝花,又三十而立,粉丝多多。女人三十已如明日黄花(或更难听的),再拖著幼年子女(或更难听的):皇天何其厚彼薄此?设若契约可分成五年、十年、十五年等直到终生,则各造可自选期限。遗嘱、继承财产、小孩的抚养责任等,也可基于所选婚约期限作出安排。

后语

一旦契约婚姻流行开来后,可预见其将带来的社会变迁为:氏族观念如“继父”、“继母”和一系列的亲属关系,会普及开来。本来的直系核心几乎也会无限上纲。在另一方面,断藕的怨气却会大量减少,这可为社会带来祥和正能量。又因未成年的孩子也可未卜先知到时的去处,并可参与父母离异的安排,他们的成长将会更加健康。他日,也就有例可循。

国家不是什么都能管的,但却有保护弱势的责任。民智一旦大开,不论剩女、净女、闺女、熟女、徐娘、寡妇、冯妇、泼妇,各造早已胸有成竹:不怨、不恨。贞节牌坊的习俗,便会永久走入历史。

在1998年的一个亚细安(东盟)社会学研讨会上,我宣读出契约婚姻的初步想法。也许洋人会有点惊讶,亚洲人都会觉得很荒缪。该时民智未开,什么事都得等政府来做,难道不知到连包青天都不审理家务事吗?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经济增长源的转换

东方文荟

经济增长有无极限?增长极限论者认为,由于资源有限,人口增长无限,地球迟早承担不了过度的增长。增长无止境论者则认为,方法总...

阅读全文

中国通的预言

东方文荟

三月底截止招收创始会员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阅读全文

好习惯·坏习惯

东方文荟

在台湾认识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辈,他看见年轻人,总会提醒一句话:“命好不如习惯好。”,这句话意义深重,引人省思。思维造就了行...

阅读全文

孙和声:英国如何殖民马来亚?

东方文荟

由于伊斯兰党署理主席莫哈末沙布的马共英雄论,而引起马来半岛是否曾被英人统治过的争议。若未曾被统治过,当然也无所谓的独立。...

阅读全文

中共的代际交接制

东方文荟

邓小平时代执行的干部退休以及领导人代际交接制,奠定了中共内部的领袖继承权力交接的方式。中共党划分世代为第一代毛泽东,第二...

阅读全文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坎坷路

东方文荟

1955年新加坡从长期的殖民地统治进入自治时期。当年,通过大选组成劳工阵线政府,于5月25日成立以教育部长周瑞琪为首的调...

阅读全文

回望原乡残念的风景

东方文荟

抵台一月,始得抽身看展。台语说“春天后母面”,天气乍暖还寒。难得暖阳露脸,春游的人们在城中漫溯。这期《摄影之声》杂志(V...

阅读全文

孙和声:从华侨到华族

东方文荟

华侨、华人、华裔、华族,中华民族等用语,为何有个华字?这是因为,3千多年前,在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今河南一带)的中国先民,...

阅读全文

记忆与遗忘

东方文荟

西方学界尤其是美国学者对于东南亚冷战研究,常年关注的议题是越南战争,作为西方国家介入东南亚地区外交以及军事干预的经典案例...

阅读全文

赌徒生涯原是梦

东方文荟

赌徒生涯原是梦,南柯一梦、黄粱一梦。梦中凡事不劳而获,尽是荣华富贵、山珍海味。梦醒有时,街头沦落。一首在1960年代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