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认识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辈,他看见年轻人,总会提醒一句话:“命好不如习惯好。”,这句话意义深重,引人省思。思维造就了行为,不断重复的行为成为了习惯。的确,一个人的好坏其思维、行为、习惯密不可分,而一个社会与国家的好坏,同样也与国家领导者与人民的思维、行为、习惯息息相关。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好了——环保。这个对于多数人而言一点都不陌生的名词,却是许多马来西亚人难以实践的行为。马来西亚政府也好,民间团体也好,都三不五时提倡环保,鼓励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等。然而提倡终究只是停留在提倡,没法成为国人的生活习惯。别说垃圾分类了,就连不要乱丢垃圾都成为我国的疑难杂症。
台湾垃圾分类的措施可谓非常先进,先进的不在于技术而已,而是人民的思维。不管到什么地方,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台湾人的习惯,垃圾一律以“一般垃圾”、“纸类”、“塑料类”的分类方式处理。而吃不完的食物,残羹剩饭,还有“厨余类”的桶子做回收。垃圾车两台前后并进,一台负责资源回收,一台负责一般垃圾,民众也乐于如此处理垃圾,全台的好习惯,让人赞许!
询问台湾朋友才得知,其实台湾政府也耗费很大力气宣导与教育,从小学生到成年人环环相扣,经过十几年的耕耘,才有今日成绩。而这样的良好习惯,进而在多数台湾人心中种下重视环保的种子。
记得初到台湾学府,有位马来西亚在校生负责接待刚刚抵达台湾的马来西亚学生,午餐时间,他细心的教导我们如何做垃圾分类,吃剩下的食物怎么处理等等,尽可能的话,就是不要剩下食物。他虽然年轻,但是却清楚明白,走出国门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台湾人这个好习惯。
有次房东亲戚到访检查租房的情况,看见厕所无人使用,灯却依然亮著,顺手将电灯关了,并友善的对我说:“节能省碳,地球只有一个!”她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很多台湾人和她一样,已经将这样的环保概念注入生活中了。
至于马来西亚,过了这么多年,环保的宣导依然只是宣导,多数国人依然故我,环保推动缺乏上行,更没有下效,环境维护一样无法让人满意。每次和亲戚友人兴高采烈的到国内一些景点游玩,最容易发现的不是什么美景,而是处处垃圾的不舒服感觉。
“要保护马来西亚景点的美观,就是不要公开它。”这是一位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因为景点被发现了,开发了,污染随之就来。另一方面,国内许多热门的旅游景点,垃圾桶也是“一桶难求”,缺乏耐心的游客,就将垃圾随处乱丢,更别说什么垃圾分类,环保概念。马来西亚环境的照顾思维实在落后得太多太多了。
若是有机会到一些著名岛屿旅行,当地朋友也会告诫,不要在什么海滩戏水,哪个海岸已经被污染,而乱丢垃圾就是罪魁祸首!然后带我到一些只有当地人知道的“私人景点”。朋友也语重心长的说,希望“私人景点永远不要被发现,不然就毁了。”听起来像是笑话,但却如此的真实。
马来西亚政府许多好的建议,提案等等,多数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成为我国政府施政的坏习惯。钱也砸进去了,人力也耗费许多,但是就是无法持之以恒,环保推动就是一个好例子。
马来西亚珍贵的热带雨林,政府给予的保护也相当不足,尤其东马伐木的破坏,让人难以信服政府真心推动环保或环境的维护,因为我们连自己宝贵的天然财富也不珍惜,甚至践踏。
在南马,许多密集的沿海兴建工程,导致红树林大量消失,见此一幕,怎么不叫人心痛?
马来西亚环境破坏的加剧已经非常明显,屡次的大水灾就是一个明显的警讯。但是每一次的水灾,都被列入个案处理,久而久之,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就不当一回事了。地方与城市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排水系统与绿地保育远远落后,如今进入吉隆坡,高楼大厦多得让人窒息,南部与北部的大肆发展,环境情况同样让人担忧。
环保是一个例子,面对国内许多政经文教不堪的情况,马来西亚在位者与国民已经习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来西亚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也习惯了长久以来的陋习。这么多年来,恶劣的习惯拖累著马来西亚,也难怪马来西亚,依然还是这样差强人意的马来西亚。
一个成熟的社会或国家,永远只会向其他国家和社会学习优良的事物。同样的,一个拥有进步思维的社会与国家,也不会与其他国家或社会“比差,然后沾沾自喜的大发议论,证明自己很多地方做得很好。我国每当面对交通,治安、经济、通讯或其他国家发展问题的时候,我国政府高官,总是拿表现差劲国家做比较,然后告诉百姓们马来西亚是多么的幸福。
这种愚民政策也是马来西亚的施政坏习惯,如今是地球村时代,国人能够轻易到国外看世界,马来西亚是个什么品质的国家,国民还会相信高官们的可笑言论吗?
马来西亚上位者的品质就造就出什么样品质的马来西亚,上位者什么样的坏习惯就造就出什么样的马来西亚。当权者的思维、行为、习惯有多么落后,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