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马来亚的独立是建国的起点。1969年513爆乱之后,巫统创设国家行动理事会,取代内阁。首相东姑大权旁落,徒有首相之名,无首相之权。最终迫于形势,辞去首相职位。由原任行动理事会主任敦拉萨出任首相,这标志著马来亚的政治已走到一个新的分水岭。巫统内部急进份子如马哈迪、慕沙希淡、卡加查利沙菲受到新任首相的重用。政府提出五条国家原则(一)信仰上苍,(二)尊崇法治,(三)效忠君国,(四)维护宪法,(五)培养德行。
与此同时,出炉的是新经济政策,规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土著要分享三十巴仙的份额,在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在很多方面,如在大学入学的标准和政府职位的升迁都把绩效搁置一边。新经济政策为期20年,1990年是终点。可是马哈迪当家,那是强人政治,到期之后,只是对新经济政策作了检讨而已,在很大程度上并未终止。由于绩效标准被搁置,许多人才逐渐迁移居到国外。到了2010年大约有100万专业人员离开国土,其中约有50万人到了新加坡去。人才的流失对国家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健康的,华人社会的怨言不绝如缕。
513过后,敦拉萨扩大执政阵线替代联盟。五十年代联盟成立时,马华与巫统各派16名代表,印度国大党6名代表所组成。由马华会长和巫统主席担任联合主席,轮流主持联盟会议,那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到了国阵时期,巫统成了盟主,巫统正副主席也成了国阵的正副主席,马华与其他组成国阵的政党一样,只是盟主下的一员。
1969年5月10日马华派出33名候选人,结果只有13名当选,遭到重挫。成绩揭晓之后,马华会长陈修信立刻宣布退出政府,不参加中央内阁,不担任部长。因为马华没有得到华人的支持付托,不能代表华人。出人意料之外。5月13日发了种族流血事件,导至国会临时被终止,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政治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到了同年的六月十日,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召集近百个华团的代表开会,议决促请马华会长陈修信及马华议员重返内阁,继续为人民服务。由此可见广大的华人群众,在大选时认为马华不能解决华社课题,愤而把票投给反对党。等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又转过来希望马华能参加政府,那是非常矛盾的现象。爱恨交织,岂不令人感到悲痛唏嘘。
马华与内阁要职无缘
内阁中的核心部门是外交、国防、内政、财政、教育和工商。在1969年之前,其中的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皆由马华议员担任,过后这两个部门就与马华无缘了。
1969年的大选前,华人中的左派人士,要用选票痛惩马华。华社中的一般人士,也认为马华领袖的言论违反华社的意愿,不投票支持马华。而马华领袖则认为马华已经为华社尽力,应该得到华社的信任。这样各是其是,互相指责,实际上是同室操戈。结果是马华在国阵中成了巫统为盟主属下的一员,失掉了平等的伙伴关系,在内阁了去了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两个重要的职位。同时华社须承担新经济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偏差和压力。
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重温历史,回顾历史,我们不必再互相指责。我们应该检讨,我们应反省,如果有犯错,我们不要重蹈覆辄,我希望大家都能从历史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尤其是继起的新生代,要重视历史,要记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明训。
拟定原则促进团结
本邦1969年5月13日的暴乱之后,为了要达致种族间亲善团结,政府当局拟定了已为全民所熟知的国家原则如下:
1.信仰上苍;
2.效忠君国;
3.维护宪法;
4.遵崇法律;
5.培养德行。
国家原则,用意良善。对于促进全民团结方面必然产生良好的作用。不过,岁月匆匆,转瞬间,十多年已过去了。目睹这些年来的种种演变,我认为单靠这五条国家原则,在促进种族团结亲善方面是不够的。除了五条国家原则以外,政府与所有政治工作者,还有必要遵循以下的五项原则,以促进种族的亲善与团结。
1.公平至上:政府在制定政策,推行政策两方面,都须力求公平,以免造成不平则鸣的危险局势。
2.亲善至上:政治工作者不哗众取宠,玩弄种族情绪以争取支持。
3.合情合理:凡事求其合情合理,东方伟大的哲人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处理种族关系的至理明训,值得遵循。
4.求同存异:凡事要承认先天的多元性,不可强不同以为同,就可求同而又容忍存异。
5.全民为重:政府要以全民的利益为重,及时制止任何形式极端主义的抬头。
多元种族国家的种族团结,缔造为艰,守成不易。希望全国的政治工作者,在言行两方面,都能以最高的诚意,来维护全民的团结与亲善。
2013年5月5日,我国举行独立以来的第13届大选,结果是国阵仍然赢得执政权。但以票数计算,国阵得票是540万,而反对党民联却得560万票。国家的政治结构的两线制经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