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首相胡先翁辞职。由马哈迪医生接任首相。他上任之后,立刻提出系列的新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向东学习。他说日本与南韩的发展模式与我国的发展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也有更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他的这一主张,有相当大的政治意义。
不过,依我后来的观察,“向东学习”只是一个响亮声口,并没有实质的内容,因为他并没有在首相署设立“向东学习行动单位”草拟有关的策略与行动方案,如何向东方的日本取经。也没有深入的研究,日本之所以能于二战之后,在发墟中快速崛起的种种人文因素。从另一方面看,他的口号的确给了白人优越思想,打了当头一棒,鼓舞人心。当我正在为报章写专栏,《文道月刊》的编辑部约我访谈有关向东学习的看法。以下是访谈的内容全文曾刊于《文道月刊》第20期。
日本在人类文化的创造方面,可以相当肯定的说,没有很大的贡献。自古以来,日本一直在吸收别人的东西,模仿人家,然后改造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日本历来都从外输入文化,而她最幸运的是输入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部份。日本是在中华文化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盛唐时期,派留学生到中国的长安,吸收了当时的中华文化。那时期正是中华文化的花朵盛开的时候,无论是在文学、艺术、舞蹈、音乐、绘画、宗教,都是最优美的。
日本的优点是她接受了外来文化,又能加以改良。日本本来是没文字的,但她学了汉字之后,利用中国的草书,编出两套日文,即是平假名与片假名。这两套文字减少了汉学笔划的复杂,也适合了日本语言。
日本从中国所学到的,最主要是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是入世奋斗的精神,这对日本有很深远的影响。日本人是很入世的,也就是重视现实的。他们遵奉的忠和勇,也比华人来得更深,并且有更高度的发挥。他们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公司,忠于工作。另外,他们的武士道的精神,也把勇发挥到了极点。结合了上述两种精神,日本因而产生一个很有纪律的社会。
儒家除了忠,还有恕,也就是仁道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予人”。不幸的是,日本并没有学到恕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一直用很残暴的手段去对付战败的敌人。造成很多怨恨。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被日本统治过的韩国,她的人民是很痛恨日本人的。英国至今还受到其前殖民地人民的尊敬,并保持文化的联系,差别就在日本人没有恕道。
恕道是增进人类互相了解的一个很好的教诲。日本在经济上取得突破、科技领先他国之时,如能兼顾恕道,她的成就就会更大。另外,日本人是模仿力很强的民族。他们不只模仿,还要精益求精,要做到青出于蓝,尤胜于蓝的地步,这是他们的优点。他们模仿特性的形成,与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关系。
学习西方科技
日本人另一优点,就是对好的东西不排斥。西方到日本经商时期,日本称之为开国,他们也在那时期尽力学习西方科技。勇敢是日本人的特性,但他们的勇在气魄上不如成吉思汗、拿破仑或亚历山大。他们的勇就如盛开的樱花,在盛开之极也就是凋谢的时候,日本人自杀时,就是他们最勇敢的时刻。在心理状态方面,日本人讲话是很谦虚的,他们自知没有创造力,所以很虚心,因此他们会有自卑感。东京铁塔是模仿巴黎的,日本将之建筑成高过巴黎铁塔,多少也因为自卑感在作祟。日本人在汉族面前也有自卑感,因为日本大多东西是来自汉人的,但日本吸收西方科技,并将之发展到极致的能力,汉人又不如他,所以日本人在汉人面前也有显得自大的时候。
日本国家经济强盛,但其人民的康乐并不佳,他们多半精神空虚,感到压力很大,这是因为日本人学习儒家思想的刻苦精神,却独漏了儒家休闲生活的陶冶。日本人也没有汉人的磅礡气概,后者在近乎不可能的情境下建立了万里长城,日本却精于从小处著手,比如发展精密工业,如钟表业、电子业和摄影机。
我们向东学习的对象:日本、韩国,其实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流。她们都是以主流的儒家的入世奋斗精神为基础,这种刚性思想文化是他们的根。也是华人的根。要认真的向东学习,就有必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找出东方人文科学的根源,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可学之处,而不是光谈表面的东西,如科技、工艺。我们所谓的中华文化,也是优美如唐朝时期的中华文化。和奋发向上入世奋斗的儒家思想。
总结日本太和民族在科学工艺的成就是骄人的。他们自强不息,日新又日新。不断的精益求精的奋发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但是有一部份日本人对于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荼毒他人,屠杀无辜的战犯仍然供奉于靖国神社,是违背人类的良知行为,应该受到世人谴责。日本人有必要再向孔子的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吸取人道精神的营养,方能与邻国友好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