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祯禄(1883-1977),关心大马政治的人,几乎个个都记得:他就是马华公会创党人,也知道他跟东姑阿都拉曼等人一同组成联盟(国阵的前身),从英殖民者手中顺利争取马来亚联合邦成为独立国。他是道地的侨生(即峇峇),不谙中文,略懂方言,家里讲马来话,英语顶呱呱,在马六甲高等英校毕业后,领到奖学金到新加坡莱佛土学院深造,学成后当过短期老师便被母亲召回马六甲当胶园经理,还极积参与社会工作。他40岁时受英人器重,受委为海峡殖民地行政议会议员。然而,鲜为人知是:如此一位土生土长峇峇,居然浑身流淌著浓郁的华族血统。

即使英殖民者为了断绝马来亚共产党的物资来源,硬将数十万郊区华人赶进铁网钢针围起的新村,生活艰苦,他仍毅然向殖民者争取发行福利彩票,筹款援助水深火热的族群。

今日仍被种族极端份子质疑的大马华裔人士的公民权合法地位,也是当初陈祯禄在争取独立过程中,向英国殖民者据理力争的成果。作家黄尧在1966编著的《马星华人志》对陈祯禄有如此赞言:“他是华人,虽不善说华语,却有赤诚华人之心就够了,因此,他对华人的历史与哲理,非常透澈,谁说峇峇不能成为哲人?”

1949年9月28日,马来亚联合邦钦差大臣亨利葛尼联同森美兰严端阿都拉曼及雪兰莪苏丹东姑阿林莎签署,在宪报上颁布名为“1949年青云亭(组织)法令”,将具有3百多年历史的青云亭正式列入受法律保护的机构。该法令下的青云亭组织与一般社团组织有差别:普通社团只须会员表决赞成,便可通知社团注册官执行一切会务,甚至包括售卖资产或解散该团体;在联邦立法议会里通过的“1949年青云亭(组织)法令”则不同,经宪报公布后成了独特的法律,此后若有任何变更,就必须重新带进目前的国会讨论,而像青云亭这样的宗教寺庙的法令,肯定会变成各政党闹哄哄的敏感课题,想通过谈何容易?青云亭是马来半岛上最古老的庙宇,占地4万9千5百10方呎。根据庙内碑文记载,是在1673年荷兰殖民统治时代创建的,迄今341年。大凡游客及香客只知道那是佛、道、儒3教合一的祭拜场所,了解该庙渊源的人并不多。

1641年,荷兰人在一批马来武士协助下,击溃已占据马六甲130年的葡萄牙人,开启另一阶段的154年殖民统治,而且还将荷属印尼新城市巴达维亚(即现今的耶加达)的甲必丹制度带来马六甲,作为间接管理当地华侨的手段。首位被委任为华人甲必丹的,是福建漳州人郑芳扬(1632-1677),第二任甲必丹是厦门人李为经(1614-1688)。(另有一说,荷兰委任首任甲必丹是陆进-Notchin。)两人都在明朝末年因抗拒满清入主中国而奔逃到马六甲,建立青云亭作为华裔议事及排难解纷的中心。特别受人敬重的李为经(又名君常或李甲)还向荷兰殖民者买下面积106英亩的中国山(BukitChina,后人称作三宝山)及邓普隆山(Bukit Tempurong),献给青云亭作为华人坟场。

理事取代亭主制度

三宝山是华人在海外最大的公众坟场,估计有大约1万2千口华人坟墓,其中2口墓碑上可见“明”字清晰,证实早在3、4百年前,华人已落户马六甲。山巅一角有多个亚齐战士的伊斯兰坟墓。山脚下有一口传说是马来苏丹挖掘的水井,供应山上皇宫里住著的明朝汉丽宝公主与5百婢女饮用(按:明史无此记载)。左边是宝山亭,主殿供奉大伯公土地神(不少人误称三宝庙,事实上宝山亭与郑和无关)。右边是二战时期遭日寇杀害殉难者的纪念碑,由蒋介石题字:忠贞足式。荷兰人时代委任的大约10名甲必丹都在青云亭办事,除以上郑芳扬(又名启基)与李为经(又名君常、宏纶),其馀依序为李正壕(又名仲坚)、曾其禄(又名耀及、六官)、曾宪魁(又名光辉)、蔡士章、陈起厚(又名承扬)以及英人接管过渡时期的曾厚林。其中李正壕与曾其禄分别是李为经的儿子与女婿。

1825年,英殖民者从荷兰人手中正式取得马六甲,旋即废除甲必丹制度,改由当地华社公举领袖担任青云亭亭主。直至1911年英政府设立华民政务司之后,亭主制度才终止。此后,青云亭设立四大理事(相等于信托人)管理,底下再分两层,即普通会员及谘询委员襄助。

上世纪90年代,理事成员已增至六位,包括一名主席。现任理事为:龙兴任(主席)、余长禄医生(副主席)、蔡金昆、拿督汪金海、张锦良律师及李荣钊工程师。在甲必丹与亭主掌权期间,青云亭一再扩建,正殿中央供奉观音菩萨,左边是天后圣母,右边是关公、保生大帝及太岁爷。庙的侧面则祭拜文昌帝、制字先师仓颉、伏魔大师关帝、伽蓝菩萨及福德正神。周围墙垣柱梁檐顶,聘请中国工匠精巧设计,雕刻、彩绘、壁画栩栩如生,反映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正因文化艺术历史价值高,早在2002年便已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予亚太区文化遗产保存及维护优异奖,紧随著在2007年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项目中。其实,蕴藏在青云亭背后,还有数百年来许多信徒善士捐献出来,如今价值数以千万令吉的店铺与土地、3百多英亩辽阔义山、多间神庙,还有未向外界公布的巨额存款。这一切,反映历任甲必丹、亭主以及信托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政客垂涎宝山财产

这些“宝藏”难免令政客暗中垂涎。1976年2月,马六甲干冬巫统首先开腔,认为三宝山阻碍马六甲市区的发展,应该改为工业区。干冬马华公会支会主席陈如英随即响应,同意铲平三宝山,唯建议保存山下的庙宇-宝山亭。此事虽在不久后告一段落,岂料8年后引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铲山风暴。开头是马六甲中央县署在1984年6月23日致函青云亭,追收从1967年起的土地税,总额高达2百18万元。1个月后,时任首席部长的拉欣淡比芝在马六甲州议会里宣布,政府拟发展三宝山,以现代愚公移山模式用山坭填海。

2个月后,州政府又发函青云亭,正式提出该计划。当华社议论纷纭的时候,恰逢马华公会陷入梁维泮与陈群川的总会长斗争。11月23日,陈派代表陈德泉与黄炳火向首席部长呈交发展大蓝图,要将三宝山75%土地铲平。图中的堂皇建设包括:5千间廉价组屋及公园、中华大会堂、明朝古墓、音乐中心、多元室内体育馆、手工艺与土产中心、儿童狄斯尼公园、郑和陵、三宝殿...。

华社怨声载道。梁、陈两派暗中出招;反对党趁机拨乱,发起千人茶会及签名运动,强烈反对;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会长黄琢齐,批评铲山计划是华社也是国家的损失;马六甲中华总商会、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教总…。等25个团体在西报联署刊登大幅广告,把呈交给马六甲州政府反对铲平三宝山的备忘录公诸于世。

此时,青云亭主席余有邻律师突然交出一封信给政府,证明马六甲中央县署早在1968年11月即已确认三宝山无须缴交地税。但是,首席部长驳斥说是县署低级官员之误。前青云亭法律顾问查华拉惹追忆,此事终于带上法庭。青云亭与政府争论的重点为2百多万元土地税,并未对铲平三宝山的问题提诉讼。由于此事对执政党信誉冲击很大,最终双方协商庭外和解。州政府同意修改土地税,每年只征收象征式100令吉,三宝山争执乃告落幕。

然而,隐藏背后的重点鲜为人知,而青云亭四大理事也低调处理,那就是:1949年陈祯禄在联合邦立法议会中提议,并且获得通过的“1949年青云亭(组织)法令”,正像是一把铁伞将青云亭的一切财产,特别是三宝山如此一片具有崇高历史价值的义山坟地层层遮护,谁想动手,必须带上国会检讨该法令,到时朝野双方肯定会闹得沸沸汤汤,不可收拾,政治代价异常沉重。从历史角度看,65年前陈祯禄的这椿往事,对青云亭功不可没,只可惜深知内情的人,包括一些青云亭的成员,为数无几。

顺带一提的另一件重大事件发生于1974-1975年:土地屋业发展商张武易一伙人,手中竟然持有青云亭创始人李为经甲必丹夫妇合葬在邓普隆山脚墓地的“合法地契”,还穿过繁文缛节,从土地局、警署以及市议会取得挖坟准证,打算铲平兴建房屋。

1975年2月8日,张武易延聘许金龙律师通知青云亭即将动土。四大理接获函件,立即通报马六甲历史协会、国家博物院以及国阵政要,最终经陈芝兰律师与国阵马六甲州行政议员熊秧宝出面调解,允许发展商在三宝山脚下的培风第三小学扩建篮球场,换取发展商放弃原定挖坟计划,那座具有3百多年历史的古墓始得保存至今。

笔者谨将手上保存陈旧史料记下,供各方参考。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在海滩卖饮料遇暴雨 女小贩不幸被树倒压死

阅读全文

水淹半个车身 Bezza女司机冷静开车涉水而过

阅读全文

身体不适申请延长病假被拒绝 女员工上班20分钟晕倒终不治

阅读全文

在泰国遭夫推下悬崖轰动一时 女子宣布平安产子

阅读全文

国家元首访华

阅读全文

【马哥打补选】柔大臣狠批阿兹敏散播仇恨政治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游北京天宁寺有感

东方文荟

天宁寺塔位于广安门外,始建于辽代,虽经后代修缮,但基本保留了初建时的风格,是北京城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有鉴于此,笔者决...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公民社会与华团十害

东方文荟

英殖民政府未全面介入马来半岛之前,以及介入半岛之初,已有会党的存在。各个会党之间常有矛盾,时时发生械斗,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江湖遗珠:公司与武馆

东方文荟

义兴公司的商号既是公司,必有其源、必有所本。综合了罗香林、王大鹏、和陈国伟(台大博士论文)有关“公司”来源和运作的著述,...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紧急状态血腥岁月的当代阐述

东方文荟

马来亚紧急状态(1948-1960)是马来亚当代史上最为血腥的战争时期。马来亚共产党在二战后的两年多的所谓和平时期,虽然...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巴黎七日之三

东方文荟

巴黎这个地方,你在路边跳上那种敞篷的双层观光车,用一天的时间也能把城里的大部分主要景点(不包括博物馆内部)看完。可我觉得...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大马华人历史新编出版风波

东方文荟

英国人巴素博士的著作《马来亚华人史》是一部不可多得历史书藉。巴氏对华人社会各种事物都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马华公会于194...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重访北京袁崇焕墓和祠

东方文荟

一直以来很想再去一次离广渠门不远的袁崇焕(1584—1630)墓和祠,因为自从它2002年完成腾退、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我...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重返马来亚的后见之明

东方文荟

南方视角近一年来协助魏月萍老师筹办“重返马来亚”研讨会,一直令我感到不安的其实是心理和地理上的因素。我出生于南马的福建家...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从堂联到华总

东方文荟

到了1991年年终,就在我打算重出觅职的时候,中华大会堂联合会,经过了十年的期盼,终于得到批准,这个组织标志著华团已进入...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江湖遗珠:义兴本末

东方文荟

儒林如江湖,派系林立,西洋大佬不同意学生引用的资料,好些就被冷藏,甚至遗弃,故江湖常有遗珠。民俗资料乃一例。义兴公司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