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人素描》(Malay Sketches)是英国殖民官瑞天咸(Frank Swettenham)(1850年-1946年),在1884年出版的,评介马来人民族性与生活景观的书。
他在1871年,便来马服务,曾任过翻译官,也编过马-英-马(来文)辞典。曾当过雪州参政司,及1896年始,当上四州府(雪、霹雳、彭亨、森美兰四州)的总参政司。
据知,四州府能组成联邦,他是主要功臣。之所以,一方面是为了缓和当时彭亨州的财政困境,一方面也是便利一体化的发展,如基本设施与法规的统一性。
1920年代,英人想搞些分权,以便吸引柔佛与北马4个马来州(在1909年从泰国割让给英人,其条件是,英人放弃在泰国的治外法权及用四州府的钱贷款给泰国建铁路)共同组成一体化的马来半岛联邦,可却遭到商界的反对,因怕法规不统一而难做事,或规矩越多,贪腐越盛的不可欲后果等。
马来人的特点
此书共22章,2003年被译成马来文《Perihal Orang Melayu》,译者为马大的Zubaidah Ibrahim。
此书虽是百年前的旧作,可却有理解马来文化变与不变的一面的参考价值。按瑞天咸说明,当时的马来人是:
“通常是善良的人,举止有礼,也易于交谈。他们勇敢,也可信赖,可是却喜欢花钱,也爱借钱,且通常还得慢。讲话喜欢引用各种比喻与成语,更爱讲笑话与八卦。他们既相信天命(Takdir)也颇迷信(Tahyul)。他们既不喝酒,也不吸鸦片,不过却好赌、斗鸡(Sabung Ayam)与类似的游戏。他们天性喜欢运动,善于捕鱼和驯象。他们一个令人注目的特点是,特别保守,爱乡土爱人民,尊重习俗,敬畏君主与权威,他们也对所有的改革持有怀疑,更不喜欢强加于他们身上的改革。因此,若要他们相信某一项改革是好的,就需要耐心劝导而不宜强加。若加以训练他们也可成为好的技术人员;只是,他们颇懒散,做事也没一贯的程序与方法,即便用餐时间也没准,时间观念差。”
保守与敬畏权威
瑞天咸对马来人所下的这个评语,客观与否见仁见智。其实要评论一个民族并不易,特别是在“政治正确”与“政治不正确”盛行的当代。
若只是隐恶扬善,会被说成是拍马溜须,若是隐善扬恶又会被指为偏见与歧视。这其实皆有碍族际交流。一个迂回的方法则是,转引前人或本族人的评语。
依我看,就当时的马来人而言,若说他们相对保守与敬畏权威,应是说得通的。
因为,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有不少学者用封建心理(Feudal)来形容马来人。
认为马来人一般上等级意识较强,也较喜欢做官,与传统的中国社会一样,是个官本位社会。
严格说起来,这也不是马来社会的独有特色,而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具有一般性的现象,如东南亚诸国便是。
另一点是,从百年前到现在,一般研究马来社会的学者们多认为,马来人是个著重教养与有礼貌的民族(Bersopan santun)。
对他们来说,说一个人没教养(Kurang Ajar),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耻辱(Hina),而马来人一般上虽著重谦虚(Rendah Diri),但却绝对不能忍受被Hina。关于这点,瑞天咸倒是没有提到。
可变的民族性
说起来,民族性或国民素质这种东西,是可变的,而非一成不变的。
如果社会类型,政治经济或教育制度改变,它也难免会出现变化,如当前的大马人,便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与其他资本主义社会共有的全球性消费文化这一共有文化(Global Common Culture)。
君不见麦当劳、肯德鸡,皆坐满了各族的消费者。各族中,也有不少人疯足球(Gila Bola)与上了选举瘾(Electoral Addi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