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导,最近广州继北京、上海、贵阳,而实施汽车限购制,限购是否好的政策,姑且不论,可亚洲许多大都市车满为患,倒是颇普遍的现象。
车满为患的问题众人皆知,否则,新加坡就不会实施拥车证制,雅加达也不会实施共车制。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从供给面来看,也要从需求面来看,只有供需两面双管齐下,方可能处理好这问题。
按经济发展规律看,随著一国的经济发展,人口免不了会从农业转入工业与服务业;与此同时,人的居留形态,也会从乡区移往城镇,而这个城镇化,也是发展工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必要手段,因为,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人口的相对集中。
目前的经济发展理论,甚至偏重城镇化,认为城镇化,甚或大都市化,是强化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易言之,国家对国家的竞争,已转变为大城市对大城市的竞争,以便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使人才、资金、基建、设备、信息、技术等,更能互补强化,相得益彰。我国的第十大马计划中,便也提出了这种集中型增长的发展策略。
在这种背景与思路下,城镇,尤其大都市,变得更拥挤是其自然结果。若规划得法,且能从公益,而非利益输送给某人,某财团出发,这个趋势,也有助发展符合成本效益与可持续的公共交通系统,如新加坡、香港、日本等的实例。可是,一些国家,如大马,为了要扶持国产车,及利益的私相授受,反而实践反其道而行的政策。表面观之,几乎家家户户有车,虽是中高收入国,可拥车率却是高收入国的水平。
其结果是,不但勉强买车者有苦自己知,大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高居世界第27位(占世界总排放量的约0.7%)。虽然,我国人口、GDP与人均收入仅个别占世界的约第45、41与77位。此外,尽管我国是石油生产国,可出口量与进口量已相当。估计再过几年,便是石油净入口国,到时,政府对石油的补贴,也将日益力不从心;外加上产业升不了级,薪资自也不太可能可持续地大幅提升。
据此判断,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未来大马人的日子将不好过。显见,除了在供给面得强化公交外;普罗大众,也得从需求面改变生活方式与观念,以减低对私家车的倚靠度。
就中国来说,这问题更严重,中国是个人均资源占有率偏低的人口大国,若盲目跟著美国走,学美式生活方式,而非较合理精明的西北欧生活方式,将为中国与世界带来大问题。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2大石油进口国,若也为了要发展汽车工业,而鼓励拥车,长期来说,油价必定节节上升,进而危及粮食生产,也可能在粮食进口国,如中东、北非致成动乱。
实则,自2005年,美国出台能源政策法案以来,已有更多的土地(尤其是玉米)用来生产生质燃料,进而推高了粮价。更何况,中国每平方公里是138人,而美国只有31人(大马则为81人)。美加有大量油页、汽页岩沙,而中国则无。长此以往,以汽车来推动内需,将成为“内需陷阱”,也就是没有可靠资源基础支撑的消耗性,而非生产性内需。它将加重中国的能源不安,甚至是粮价不安。对大马言,虽有71%的土地用来种油棕,可也已近顶限,且得进口30%的稻米和补贴之,可见也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