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想过做一份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终于知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今年37岁的黄颂媮原本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但去年底忽然中风,如今仍然在复建阶段。

“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访问时,她用这一句话形容自己中风前的生活。作为平面设计师,她经常需要与时间赛跑,赶在期限前完成设计,也需要随时应客户要求修改设计。黄颂媮直言以前并没有太多空闲的时间,虽然上班时间是10点到7点,但每每都需要加班至晚上11点左右。回到家之后,也会继续想新的设计点子,无法入眠,眼睁睁到凌晨三四点还未入睡,对她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虽然周末不需要回公司上班,但她依旧会开电脑完成工作,工作时长与平日上班时间无异。

中风至今已约莫一年,黄颂媮后悔自己把时间都奉献给工作,一直没有机会与朋友相聚。如今即便有时间想跟朋友外出,身体状况却不方便了。
中风至今已约莫一年,黄颂媮后悔自己把时间都奉献给工作,一直没有机会与朋友相聚。如今即便有时间想跟朋友外出,身体状况却不方便了。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她想过跳槽到其他公司,却遇上了行动管制令,不敢轻举妄动,深怕一个不小心就变成无业游民,只好继续承受著这些压力。“MCO的时候,大家转线上(推广),工作量更大。有时候做到很夜还不能回家,生活作息颠倒。”她感慨,当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后,只要一休息下来,就会觉得自己在偷懒,因此每天都继续工作。

中风的那天,黄颂媮到家里附近的公园透透气,但走路时已经出现不平衡的征兆。“当时我还没发现有问题,只是觉得自己可能累了,就慢慢地走。其实那时候已经中风,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直至晚餐时间,家人发现她说话不利索,并且发出类似卡通的娃娃声音,才发现她已经中风,急忙送院。

中风至今接近一年时间,但黄颂媮说话依旧不太利索,左手的手指也无法随心控制,还有很长一段复建之路。
中风至今接近一年时间,但黄颂媮说话依旧不太利索,左手的手指也无法随心控制,还有很长一段复建之路。

复建漫漫长路

“我明明已经开著眼睛,但护士一直叫我睁开眼睛,跟他们说话,他们也听不懂。”到医院时,黄颂媮的手已经无意识地握紧,一直打不开,眼睛也变得肿大。在整个检验过程里,她已经无法正常行走,让她开始紧张,所幸医生说只要给予时间就可以恢复。

手术后,她左边的身体受到影响,就连舌头也歪了一边,无法正常说话。在加护病房的那一个星期,她开始学习说话,并且每天都需要为手脚拉筋,放松筋络。在医院日复一日地复建,直至她学会走路后,才能出院。

“手术后很多东西做不到,记忆力很差,就几分钟可以读完的东西,我现在也做不到,需要花很长时间去看。”出院回家才是挑战的开始,由于很多原本能做的事已经无法完成,让黄颂媮对自己生闷气。“要开一包饼干,我都开不到,要用剪刀也不能,想尽办法就是不能,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差。”后来,她开始思考能否用其他方式去做到自己想做的事,譬如换成一把较小的剪刀,再用另一只手拉著才剪;或者一些方法来撕开。当然,这些替代方案不是每一次都行得通,偶尔还是要等母亲下班回来帮忙解决。

作为设计师,黄颂媮希望自己往后仍能从事相关领域,现在重拾画笔,努力学习用右手绘画。
作为设计师,黄颂媮希望自己往后仍能从事相关领域,现在重拾画笔,努力学习用右手绘画。

如今,在她到马来西亚中风协会(NASAM)之后,物理治疗师教会她一些正确的施力方式,让她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容易一些。“我自己的方式虽然也能行得通,但其实是错误的,很容易让自己受伤,现在知道要怎样去做到这些生活上的小事了。”有些事对中风患者而言,单手很难完成,必须用双手去做,才不会用蛮力让自己受伤。

手术后醒来,受到最大影响的除了肢体,就是记忆力,就连最基本的A-Z都不记得,需要重新学习。如今她只能用缓慢的速度打字,无法恢复到以往的速度。而对一个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绘画,也必须重新开始。作为左撇子,左手受到影响,无法画出如从前般漂亮的画作,只能改用右手,重新学习画画。虽然NASAM的负责人和母亲都认为她的画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但她仍然不满意,认为与以前的画作差别甚远。

黄颂媮如今已经能不用拐杖走路,但速度缓慢,她希望自己能尽快走稳,陪伴母亲去旅行。
黄颂媮如今已经能不用拐杖走路,但速度缓慢,她希望自己能尽快走稳,陪伴母亲去旅行。

庆幸有母亲陪伴 盼一起去旅行

从医院回家到现在,这大半年来的复建之路都是母亲陪伴她走过来。尤其从原本走路不稳,只能卧床修养,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经常需要等母亲下班回来解救,到现在每日载送她到NASAM复建,一切都是母亲在负责。黄颂媮在旁补充,由于自己需要工作,还需要如照顾孩童一样照料女儿,偶尔也会让她出现负面情绪,但为了女儿一切都心甘情愿。

想起妈妈一路走来的陪伴,黄颂媮哽咽说:“我知道她很辛苦,为了我牺牲很多,原本喜欢到处去走,现在却要在家照顾我。”询及接下来最想做的事,她说自己现在行走缓慢,希望自己走路能再稳一点,追上正常人走路的步伐,然后陪伴妈妈去旅行。喜欢绘画的她不会放弃绘画,但希望是以另一个形式重返职场,继续这份对艺术的爱,或许是当个绘画老师,让自己的工作时间较为弹性,也不会有上一份工作那么压力。

延伸阅读:

【年轻人也会中风】23岁何建国睡醒变瘫痪 复健7年学会与身体共处

【年轻人也会中风】13岁中风拄拐去上学 李雍轩盼继续深造圆画画梦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10年前最后一次花钱 女子辞职过“0元生活”

阅读全文

豪华游轮病毒大爆发 241人集体感染诺罗

阅读全文

【天然气输管起火】 退休公仆惨遭火劫 9房屋被烧毁损失150万令吉

阅读全文

赴俄乌战场去年战死 台志愿兵遗物寻回“尸体已被动物啃食殆尽”

阅读全文

旧古仔路树倒压车

阅读全文

灾民何去何从 要尽快解决

阅读全文

【年轻人也会中风】13岁中风拄拐去上学 李雍轩盼继续深造圆画画梦

特写

“有时候我不太想被特别关照,好像我什么都做不到那样;有时候我又想要被特别关照,因为有的东西我真的做不到,不像其他人。”1...

阅读全文

【年轻人也会中风】23岁何建国睡醒变瘫痪 复健7年学会与身体共处

特写

你想过,自己会中风吗?提起中风,很多年轻人都会觉得离自己还很遥远,毕竟那个听起来像是“老人专属”的病症。但年轻人其实也会...

阅读全文

人工受孕提高怀孕机率 30%不孕原因来自男人?

特写

“怀孕怎么那么难?”孕育下一代本是最为自然正常的事情,然而随著生活型态的改变,怀孕这件事逐渐变得难于上青天。在宝妈群里,...

阅读全文

怀孕怎么那么难? 夫妇经历4次人工受孕才成功

特写

“原来生孩子那么难?”阿公阿嬷时代的人,一结婚就有孩子,为什么我们现在想要孩子就那么难?今年38岁的郭美莹和法籍丈夫朱利...

阅读全文

【老咖啡店情怀2】因城市规划二度搬迁 阿荣哥海南茶档人情味不变

特写

“我们茶档的地点是随著城市规划而迁移。”第三代接班人甘美芝说道。创办于1964年的阿荣哥海南茶档在武吉免登(Bukit ...

阅读全文

【老咖啡店情怀】居銮火车站咖啡店 把三大民族聚集在一起喝早茶!

特写

“这里是一个把三大民族连结在一起的地方。”居銮火车站咖啡店第三代接班人林日中说道。创办于1938年的居銮火车站咖啡店(K...

阅读全文

【关爱精神病患家属】先找好支援 照护路上能走得更远

特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发表的报告显示,2019年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包括全球14%的青少年在内。在这个精神疾病越来越...

阅读全文

【关爱精神病患家属】照护思觉失调儿子28年 布金平一次次为孩子坚持至今

特写

“很多人不了解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许多父母觉得孩子换上精神疾病是很羞耻的一件事,不敢让人知道。但是他们不晓得,精神病其实...

阅读全文

【关爱精神病患家属】及时就医 思觉失调康复更有希望

特写

“我们家一直都有问神的习惯,爸爸说神明告诉他,有人要陷害我们,所以不让我们出门是为了保护我们。刚开始我们是相信的,但后来...

阅读全文

【国庆日特备】SPM后到北京从零开始学中文 巫裔中文硕士享受中华文化课

特写

“以前我总觉得中文很有趣,很喜欢听那些华裔同学说中文,心里想著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选修这门课。但我没想过,我会成为中文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