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发表的报告显示,2019年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包括全球14%的青少年在内。在这个精神疾病越来越常见的年代,你知道什么是精神疾病吗?
马大心理医学教授黄章元指出,精神疾病指的是在思维、情绪或行为上出现问题的人,一般只要出现其中一个问题,另一个就会接踵而来。精神疾病可分为“精神官能症”(Neurosis)和“精神病”(Psychosis),前者神智清醒,但出现情绪失控,譬如忧郁症、焦虑症等;后者则是思维错乱、失常或失去逻辑思考能力,如思觉失调。一般来说。
“大众对精神病的了解有多少?那就要看他们是来自什么阶层或地区。”作为精神科医生,黄章元接触过不少病人与家属,他认为大众对于精神病的认知分为三大类。一为低下阶层或来自小地方,对精神疾病并不了解,当出现行为失常时经常会与宗教挂钩;二为中间阶层,一般知道何为精神病,但并不正视它,反而将身边人出现这类症状的人标签为抗压力太弱、休息不足等;三为中上阶层或来自大城市,了解何为精神病,并且接受精神出错是一种疾病,愿意接受治疗。“以现代社会来看,大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变高了。”
他分享,一般神经官能症病人会在察觉到自己情绪经常失控后就前来求医,而精神病患则是被“抓”来求医。“那是因为精神分裂(又称思觉失调)或妄想症患者会出现幻视、幻听,他们没有病识感,不知道自己生病,自然就不会来求医。”虽然大部分精神病患是被家属送来就医,但偶尔也会出现家属知道但逃避面对,不愿将病患送医的情况。黄章元表示,患有思觉失调的病患需要及早就医,否则时间拖得太久,未来难以康复,或会出现认知问题。
然而,送病人到医院诊断、求医只是一个开始,治疗精神疾病并非伤风感冒,这是一场长期战。当中,最累的就是照护者。“其实在刚开始诊断的时候,是最轻松的,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会前来关心,或伸出援手,但时间一久,就剩下照护者独自照顾病患。这才是最痛苦的。”黄章元坦言,照护了一段时间后,照护者就会陷入精神和心理疲惫的状态,甚至会开始出现“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的家人?”等想法。
“实际上,许多家属在照护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患上心理疾病,如忧郁症、躁郁症等。这些都是很常发生的。”黄章元指出,在诊断之后,家属必须做好几点,才能在照护的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精神病患家属小贴士:
- 先了解病人有机会康复到什么程度,为家属做好病患康复的心理建设。
- 一个人照护永远是最累的,在照护初期就找好可支援的团体,如非营利组织或相关机构的帮助,让家属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将患者托付在中心一段时间,外出透透气或完成要做的事。精神疾病意识和支持协会(MIASA)、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MMHA)、马大医院、国大医院、吉隆坡中央医院、巴生中央医院等都有提供日托中心服务。
- 情绪上感觉负荷不来时,照护者需要先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照顾病患。可先让病患独处,而自己走开半小时、一小时,喝杯茶或洗个澡,冷静下来后再去照顾病患。搞好自己的情绪后再去处理病患的问题,方可事半功倍。
- 虽然精神疾病不是传染病,但照护者也会受到情绪影响,失去理智。在面对病患在发作时说的话或做的事,照护者先深呼吸5至10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否则容易陷入情绪崩溃的临界点,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忧郁或躁郁症。家属必须懂得“踩煞车”,在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时就叫停自己,冷静下来。
- 在精神压力太大时,可与身边的人分享,即便对方只能聆听,无法提出实质的帮助,却能让照护者抒发内心累积的情绪,有助于缓解。
- 照护者可将照顾病患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间表中,早午晚各安排一段时间用以照顾病患,如此就不会觉得所有的时间都耗在照护上,失去自己的时间。
- 与家人分工合作,每人照顾特定时段或天数,能让照护者有喘息的机会,也不会将所有照护的压力放到一个人身上,可以相互支持。
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组织家庭支持群组
MMHA会不定期举办各种课程与活动,让社会大众、家属及病患可参与,更深入了解精神疾病,并且学习照顾以及与病患沟通的技巧。副主席布金平透露,MMHA一般在课程后,每月都会举办一次聚会,让家属带著病患前来一起参与,家属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让其他家属相互学习,并且感受到有其他人与自己同在。而聚会当天,病患则由其他同行领袖带去参与其他有利于恢复的活动。
作为两个患有精神疾病孩子的母亲,她也经常会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家属更有信心走下去。“很多人听到我故事之后,态度都不一样了。他们会觉得我家有两个孩子都能康复,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好的。”她鼓励家属带著孩子一起去上课,虽然并非所有课程都能帮助到孩子,但只要他们吸收了其中一两个,就能有很大的改善。她以自己的孩子为例,指孩子在康复之后不愿意再吃药,但在上过其中一堂课后,明白药物的作用,后来也愿意继续吃药稳定病情。
她透露,MMHA除了办课程,也提供电话热线服务,让家属或病患拨电求助或寻求意见。有意者可浏览https://www.facebook.com/MMHAOfficial/
生命线:倡导家属助人
许多家属在家人出现异常举动之后,会感到茫然无助,生命线行政主任谢成表示,照护者可将照护分成三个阶段来看,就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他指出这些阶段分别是危机期、应对期和倡导期。危机期指的是并发的时候、应对期是吃药就诊的时候,而倡导期则是家属把经验共享出去,提高醒觉意识。三个阶段中,危机期限的挑战最大,尤其患者是思觉失调病患,难以沟通,容易指鹿为马,因而必须先同理对方,再采用一些技巧带对方去求医。
“很多人在面对家人病发时不懂可以怎么做,心理上会纠结要不要将家人送去医院。其实在危机期时可联系MMHA或生命线的热线,谈谈怎么应对。”他透露,要带病患去求医有一定的技巧,包括劝导、哄骗或报警。“是的,如若遇上生命危险,是可以报警求助,让警方将患者送到医院去。”
“经常有人在患病或家人患病后,就会出现“为什么是我?”的想法,但其实转念一想,可能是你比较勇敢、你可以为同类人发声,所以上天才选择了你吧。”谢成表示,精神病患或家属无需以弱者或受助的姿态示人,而是可以转换思维,面对这件事,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他直言,家属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或许是一种隐藏的力量,可向其他家属分享自己靠什么支撑了这么久、怎么做到一些“不可能”的事。“回想起这些,他们会感谢自己的力量。”他指出,生命线提供的不仅仅是辅导,也倡导大家去帮助更多的人。
精神病患照顾者支持与教育课程
你身边有朋友是思觉失调 (Schizophrenia) 或双相情绪障碍 (Bipolar Disorder) 的患者吗?今年10月,他们的照顾者和家人可以免费参加【精神病患照顾者支持与教育课程】 (Caregiver Support and Education)。此课程是由生命线协会和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 (MMHA) 联手推出,全程以中文进行。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日期:10月15日 & 22日
时间:上午10点至下午5点
地点:生命线95推广中心 (CETC) 6F-27, IOI Business Park, Bandar Puchong Jaya, 47170, Selangor.
报名链接:https://lifeline.org.my/7995/product/mental-health-c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