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早睡对身体好,但滑手机的感觉很爽啊!”
“我知道吃零食对身体不好,但每次压力很想吃零食发泄!”
“我知道酗酒不好,但我就是改不了啊!”
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这样“知道却改不了”的人,明知道某些事情不对或不应该做,却偏偏无法做出改变。如若你身边也有人活在这些改不了的痛苦中,或许可以尝试采用动机式访谈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去帮助他们。
“我用这个方式帮助了很多案主去做出改变,吸毒、酗酒,或是平日里一些想改却改不了的人。”香港首位动机式访谈法导师网络认证培训师谢家和博士早年任职前线社工,主要处理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走向在街头流连的青少年,为他们提供辅导及指引,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包括青少年吸毒、打斗、逃学,并提供家庭、就业支援。在服务了约莫3年后,他回望自己的辅导方式,发现自己并没有特定的方式去做辅导,只是凭著一腔热诚,尽力引导和陪伴青少年成长。于是他开始思考,若能加入辅导方式,或能提升效率,更有效地帮助有需要的人。
随著转换岗位到戒毒辅导中心工作,他开始认识到动机式访谈法是处理成瘾问题的优先辅导手法。他开始搜寻相关资料,发现这手法容易上手,且在国外是受到推崇的实证辅导手法。“我发现这个方式并不传统,没有传统辅导方式那种治疗师与受助人的关系,而是致力营造平等同行的工作关系,比较集中在案主语言上的表达,可以帮助他们发掘适合的改变路向,而辅导员也不会只提供意见,并避免批评和争辩。”
2012年,随著动机式访谈法的始创人米勒教授到香港授课,掀起新一波动机式访谈法在港的热潮,数百医护专业、职业治疗、心理学、社工和辅导学的专们人员争相参与课程。他在机构的推荐下与另一社工决定一起到美国上课,随后回来实践这个辅导方式,更录制了动机式访谈法辅导影片给相关单位评估。后来他被邀请到波兰参与一年一度动机性访谈法培训师班上课,并加入动机性访谈培训师网络(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Network of Trainers,简称 MINT),与世界各地的培训师一起交流及讨论最佳的运用和培训方式。动机性访谈法是一个在全世界广泛运用的辅导方式,使用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戒酒或戒毒,如今甚至有保健中心将其用在糖尿病、高血压等长期病患身上,鼓励患者复诊、按时吃药,从而提升药物依从性(Drug Compliance)。
更懂得站在求助人的角度思考
动机式访谈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配合求助者的个人发展及成长而设的辅导方式。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及精神医学教授米勒(Miller)及英国心理学家(Rollnick)所创立,采用独有的谈话技巧协助人们发现到现状或目标的差异,从而提升其改变的动机。起因源于美国早年出现不少酗酒个案,米勒在处理这类个案时发现大众一般会站在道德角度去做出批判或贴标签,导致许多酗酒者因害怕人们的目光,而抗拒或不敢求助。于是米勒开始探讨在非指导式的人本辅道中,是否能有其他策略能帮助案主提升动机,迈向改变。由于案主经常被他们的抗阻和矛盾心态阻碍了改变的动力,于是米勒在“人本”辅导的基础上研发出“动机式访谈法”,处理案主的抗阻和矛盾心,以导引式沟通模式,带动辅导的方向性。
“在采用这个方式后,我在助人的观念上有了一定的改变。”谢家和直言,即使进行了社工、辅导和心理学的培训,许多辅导员也会不时采用说服、提醒等方式推动案主的改变,可惜这往往行不通。而在采用了这套方式后,他学会更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包括对方想不想改变、为什么想或不想改变等。他经常与辅导员说,如果见面时,辅导员的额头上刻著“戒毒”两个字,会导致案主心生怯意,不敢向辅导员倾诉自己无法成功戒毒的原因,进而造成抗阻。
他指出,这是一套循序渐进的访谈方式,概括了4大基本精神,包括合作(Partnership)、接纳(Acceptance)、唤出(Evocation)及至诚为人(Compassion)。访谈法中强调辅导员与求助人的合作关系,会尽量避免专业权威性的指导,让求助人能有充分的空间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辅导员必须全然接纳求助人的情况,然后引导对方发掘出自身行为改变的观点和动力,最后在访谈中必须以求助人的需要和福祉视作有限的考量因素,让对方感到安心与尊重。
动机式访谈法是一种语言学的辅导方式,专门针对互动中的语言运用,因此谢家和认为自己如今对他人说话用词更为敏感,得以让对方感到被明白,并且与之同在。在与案主交谈时,能从对方的说话的方式中理解到对方当下的心态,是否已经准备好要做出改变,继而协助案主发现做出改变和自身内在价值观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他分享,当案主有改变意图时,所说的话就是动机式访谈法中的改变语句(change talk),例如“我想要改变”,而改变动机低的人就会提出各种保持现状语句(sustain talk),如“改变好难”、“我没时间”等。
当一个人说得越多较强用字的改变语句(change talk)时,就会产生越大的动机做出行为上的改变;反之亦然。而协助案主进行动机提升的过程中,辅导员会致力引导案主说出两大类的改变语句,即准备型改变语句(preparatory change talk)及行动型改变语句(mobilizing change talk)。辅导员在引发案主的准备型改变语句时,案主的话语里就会提及“我想”、“我需要改变”等语句,而行动型改变语句则会提及“我决定”、“我打算”等字眼。
为何总是改不了?
谢家和直言,有些人想改却改不了,主要是看到自己受到太多外在因素限制,而真正想改变的动力还未被唤出来。“有些人会告诉自己改不改都可以,影响不大,甚至是迟一点改也无妨,那么意味著这些人并没有感受到需要改变的迫切性。”
他指出,无论是戒毒、戒酒或是日常生活中想要做出一些改变的人,处在“知道却改变不了”的情况下的话,就必须和案主建立互信、平等的工作关系,并协助他们进行自我审视,了解自己究竟想不想改变,以及当中的原因和坚守的价值观。若是想改变却缺乏行动力的话,动机式访谈法可以帮助对方找到内心真正的渴望,从而提升改变的动机与决心。若是未曾想改变,也可以协助案主探讨对事件或行为的看法,了解当中的矛盾心态,再尝试提升改变动机。
以下是动机式访谈法唤出式问题例子:
“为什么减肥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呢?”(若我不再减肥,医生说我很快会三高)
“没有管控好体重对你有什么影响?”(我的健康可能受到影响)
“减肥有很多方式,有什么是你可以尝试的呢?”(我可以尝试去游泳,因为较喜欢游泳)
“你觉得你需要做些什么呢?”(我需要多做运动)
“你对自己未来的健康有什么想像?” (我想要看起来更健康、更有活力)
“你目前做了哪些有助于减肥的事呢?”(我目前开始不吃零食)
“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呢?”(我想要定期运动)
“我们会问一些关于渴望的问题,譬如“你想在一年后和现在的目标有什么不同呢?”,然后再循序渐进提出更多相关问题,包括“你有多大信心可以做到这个目标”、“为什么想要做这件事?”“达到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好处?”等,这些唤出式问题可以帮助对方找到内心真正的答案,与体会到改变对他的重要性,就能成功提升对方执行这个改变的动机和信心,从单纯地“想”变成开始付诸行动。动机式访谈法不只是问句,而更多是综合人本的辅导技巧,包括:开放式问句、反映、肯定和摘要等技巧交替运用,以协助案主迈向改变。
不过,动机式访谈法并非只能用在辅导上,它亦是一个对谈模式。谢家和表示,这套运用之广涉猎不同范畴,包括:课室管理、感化青年服务、爱滋病预防、鼓励大肠癌测试、器官捐赠、喂哺母乳和疫情下的疫苗注射等。他解释,只要贯彻动机式访谈法的精神初衷,配合其技巧和改变策略,就能成为动机提升大师。
活动资讯:
1.《用动机式访谈法帮助“知道但改不到”的人》
由谢家和博士主讲的第二堂慈善学堂将带你掌握如何突破这个封闭循环,蜕变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此课程以粤语进行
日期:3月26日
时间:8pm至10pm
参与方式:一次性捐款或加入定期小额捐款计划
详情点击【这里】
2.动机式访谈法学习课程
生命线将于4月及6月开办动机式访谈法的基础课程及进阶课程,欢迎有意学习的辅导员、教育工作者、医护人员或社会大众参与。
**4月8日前报名可享有早鸟优惠
详情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