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回锅担任首相后提了“第三国产车”计划,但是遭受许多民众的抨击。的确,我国因为国产车而造成太多问题了。
马来西亚国产车普腾的品质多差,不需笔者再多加说明。虽然第二国产车品质和口碑较好,但是与其他外国品牌相比,仍然有所差距。我国政府对国产车诸多扶持,但是仍然品质低下,更无法与其他厂牌竞争。相比之下,许多曾接受政府扶持的国产车品牌,例如韩国的现代汽车(Hyundai),都能够自立自强,甚至成为国际有名品牌。
我国对汽车工业实行关税保护政策,但是国产车没有利用这优势发展自家技术等,反而在技术等方面仍然落后一大截,经济能力较好的民众都尽量避开购买国产车。
从汽车角度思考规划
除了关税政策,政府也通过牺牲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迫使人民买车,也使我国社会因为国产车而失去许多。
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缓慢甚至倒退,例如新山这个全马第二大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率很低。因此许多人都被迫买车,加上关税保护政策,使得大家买国产车。同时也导致一些没开车能力的人等,都必须依赖家人朋友接送。为了国产车,间接使得他们丧失了自由移动的权利。
同时,我国的城乡空间的规划,处处都显示了国产车如何摧毁了我国城乡。不论我国哪个城市,都因为人人有车子而造成城市无限制地扩张,大量建造平房与公路,同时也造成绿地几乎破坏殆尽。另外,许多城市规划都只懂得从汽车角度思考(槟城的交通大蓝图就是最新一例),而忘记从公共交通与行人角度思考,造成许多地方根本不利于行人行走,或者没有公共交通,对自由移动的权利造成极大破坏。
此外,即使车价昂贵,但人人必须拥车以方便工作,结果造成许多社会新鲜人负担沉重。同时也迫使一些人改用摩哆代步以省钱,但是摩哆的不安全性(人包铁),使得公路交通意外的惨剧不断发生。
受宗主国思维影响
面对如此结果,马哈迪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为何马哈迪如此迷恋国产车?
《棉花帝国: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去与未来》通过棉花的种植与棉布的制造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过程,讲述了资本主义如何一步步地形塑我们所看到的现今世界。
作者斯温贝克特(Sven Beckert)在说到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成为棉花帝国的一部分时,指出了诸多战后独立国家的领袖,例如印度的尼赫鲁(Pandit Jawaharlal Nehru)与埃及的纳瑟(Gamal Abdel Nasser)等,虽然反对殖民帝国,但是也在反殖民运动中,走上了模仿前宗主国打造现代工业的路径。他们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让国家强大。因此也积极发展棉花工业,甚至学习前殖民者剥削棉花种植者和棉纺织厂工人。
生于1920年代的马哈迪,和《棉花帝国》提到的诸多政治领袖都属于同一时代的人物。他们不但受到了宗主国政府与殖民思维的影响,同时也深信只有发展工业才能让国家强大,但是却不一定真的提出切合国家现况与未来的发展计划。这种盲目发展工业的思维所造成的灾难比比皆是,例如中共政府的大跃进。而马哈迪过去的国产车计划,就是其中一例,甚至可能再度成为最新一例。
应思考经济走向
马哈迪在回应第三国产车的相关问题时,其思维只有工业等二级产业和渔农等一级产业,但是却忽略了服务业等第三级产业,以及资讯和文化产业等所代表的第四和第五级产业。此外,虽然马哈迪认为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却忽略了如果再度把大量资源投入国产车,是否会压缩其他产业的发展?而且既然国产车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为何不如投入我国在其他较为拥有优势的产业,甚至已经发展到一半的产业(例如物流业)?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退一步来思考,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走向何处,以及这些经济发展将如何影响我国社会。此外,在全球经济之下,我国应该站在哪一个位置?与其只看到国产车,甚至被其遮蔽眼目,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路在何方。所以,我们不只应该告别国产车,更应该告别汽车为主导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