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和25日,在柔佛南部的巴西古当体育馆举办了国际二十四节令鼓节。今年也恰好是二十四节令鼓创办人之一,陈徽崇老师过世的十周年。因此,这是一个适合说说,新山音乐事业在陈徽崇老师过世后的发展的时刻。
陈徽崇老师与新山音乐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宽中的音乐团体是新山音乐界的重要摇篮与推手之一,在陈老师担任宽中音乐老师期间,不但成立了弦乐团与二十四节令鼓,并且也促成了合唱团和管乐团的改组,同时也担任这些音乐团体的指导老师。随后这些团体培养了不少人才(后文再叙),同时也让新山宽柔中学成为了新山音乐的堡垒。
人才辈出不断精进
陈老师对音乐事业付出许多,并在过世前获得了“国家文化人物”的头衔,其付出与努力也得到国家的认同。但是陈老师过世前,对于文化发展的缓慢感到不满,写了好些文章疾呼大家增加对文化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这些年来,新山的文化事业不可说没有发展。在人才方面,新一代的年轻音乐人才已经出现。除了陈老师的儿女陈光裕和陈光梅继续从事音乐事业之外,范青瑞(合唱)、谢焕斌(华乐)、任庆鸿(编曲)等等都是出自宽中音乐团体,并继续从事音乐事业的新一代人才。
这些新一代的年轻音乐人都受过专业训练,并且在技艺上都不断精进,也尝试了多方面的发展。例如与其他音乐人不同的任庆鸿,不走向演奏而选了编曲一途,并且也帮外地节目进行编曲等等。也有的音乐人把自己在国外所学的新事物,带入教学之中。例如好些人到台湾、中国、新加坡等地接受了专业音乐训练,并在新山的一些乐团担任指挥与指导老师。
漠视美学教育
这些新一代的年轻音乐人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发光发热,但是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也与陈徽崇老师所面对的一样多。虽然当今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但是如何让学音乐这件事变得有吸引力又有趣,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达致更高的境界,是这些音乐人所面对的挑战。
虽然在音乐事业的支持变多了,但是仍然面对一些国家政策上的困扰。由于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美学教育的漠视(美术与音乐),以及民间功利至上的思维,对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现在在中小学的课堂上,音乐与美术课变得可有可无,似乎对这些艺术工作者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发展却让民间缺乏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进而导致人们对于音乐等艺术活动不感兴趣,而使得这些活动缺少观众与支持者,也导致国家文化的发展停滞不前。
换言之,如果政府重视美学教育,不但有助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将惠及这些艺术工作者。
此外,一些民间团体也对这些音乐人造成困扰。例如宽中百年校庆时,就禁止各个表演团体举办各自的常年音乐会,因为认为他们将不会在百年校庆表演上尽心尽力(说表演者不会尽力演出,是对表演者的极大侮辱)。
缺乏适合场地
另一方面,新山缺乏适合的演出场地是不争的事实。新山几个表演场地都不尽理想。有的太小无法容纳太多观众;有的则回音过大而无法让表演达致完美;有的则租借费用过于昂贵,让许多表演者束手。因此,一个适合的演出场地,也是让许多音乐人所烦恼的事情。
此外,虽然今日的新山音乐人已经走出了“音乐吃不饱”的困境,但如何定价定位并做出更好品质的音乐与教学的问题,仍然困扰著他们。
虽然仍然面对许多问题,但在陈老师之后的新山音乐事业仍然持续发展,音乐人才的数量与音乐品质也不断提升。陈徽崇老师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也会有些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