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就好比伊斯兰刑事法,不是单纯的教育或宗教议题,而是身份政治议题。当然,统考和伊刑法的实质内容不同,然而如果我们以身份政治运作的框架去了解,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
部分华人认为承认统考文凭只是技术性的教育问题,不像修正伊刑法那样,会进一步动摇我国的世俗体制。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承认统考却足以动摇“国本”,威胁我国现有的语言和教育政策,挑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语言”的民族国家典范。
反对承认统考者未必都是狭隘的种族主义者;也不一定全面否定华文教育;就好比反对伊刑法者不必然是伊斯兰恐惧者,也不一定都是世俗和自由派的穆斯林。
目前,网路出现一些言论,大意是“如果他们华人执意要求承认统考文凭,为何我们马来人不可以要求在国会通过伊斯兰刑事法修正案”?身份政治的运作很多时候,往往会经意或不经意地扩大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异,巩固族群边界,漠视内部分歧。
拥护某种身份政治不一定代表某人坚信该身份议程,有些时候,那是一种文化符号,政治修辞和动员工具。所以,不是所有支持伊刑法者都了解其法案内容和同意施行相关惩罚;不是所有支持承认统考者都会把孩子送去统考念书。同样的逻辑下,一些相对世俗的巫统马来人会表态支持伊刑法,伊党会动员反对统考,一些送孩子到华小念书的马来领袖会发表不支持华教的言论。
在这样的脉络下,统考和伊刑法也成为政治角力。以前是巫统和伊党竞相伊斯兰化,现在是伊党加巫统跟诚信党(还有公正党和其他穆斯林组织)在伊刑法等议题上拉扯。以前,行动党嘲笑马华“无法走完最后一里路”,现在是马华讽刺行动党无法兑现诺言。统考和伊刑法成为了谁更能代表“华人”和“马来穆斯林”利益的竞技赛。
身份政治未必是负面,它可以是少数群体争取认同和权益的必要策略,然而有些时候,它会加剧“受害者”心态。有些伊斯兰主义者认为他们是世俗体制的受害者,实行伊刑法可以让他们“恢复”伊斯兰的地位;一些华教人士认为他们是民族主义语言政策的受害者,承认统考可以让他们出一口气。
面对伊党的攻击和保守穆斯林的民意,希盟马来穆斯林领袖和相对兼容的穆斯林组织可以搁置伊刑法议题,提出更宏观和兼容的伊斯兰论述,以马来西亚人的格局来看待议题。然而,一些华人总是一直纠缠在承认统考议题上,无法走出身份政治的思维。
国阵政府是下台了,然而身份政治争议和种族政治思维不会立即消失;语言,族群和宗教等议题依然会继续围绕我国社会。以前,很多人都会把多数问题归咎国阵和巫统;现在,我们应该正视族群之间和内部对国家的不同想像,在不同的多元之间找到交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