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批判民主行动党像马华公会一样无法捍卫华人权益的文章。这也不是一堆调侃张念群越来越像张盛闻的文字,更不是一泡感慨承认统考依然走不完最后一哩路的情绪。
本文要讨论的是:行动党在执政以后,如何不让自己沦为马华公会2.0?
一、行动党对当下时局的分析是什么?二、在这个局势里,行动党如何自我定位?三、在统考、独中、华教议题上,行动党认为阻力在哪里?四、行动党要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行动党不可能不知道,在第14届全国大选中,过半马来选民把手中的选票,投给巫统与伊党。行动党如果不是虚伪,就应该知道自诩的“全民政党”,是面向所有马来西亚人,而不仅仅是(受中文教育的)华人。在最近一揽子统考、独中、华教议题上,障碍究竟是巫统/伊斯兰党,抑或官僚体系中的马来人,还是马来人社会的主流民意?
这些基本的政治判断,既决定行动党的格局,也决定行动党的结局。倘若最终自食其果的只是行动党,则局外人不必多言。偏偏行动党是希盟第二大成员党,甚至在某个程度上“垄断”了华社民意。行动党的起落,因此牵动政局,左右国家未来趋势。
希盟以不过半马来人支持上台,目前在野的巫统与伊党只要联手,就能以东海岸、北马作为根据地,往南、向西攻进。倘若希盟五年内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身份认同政治就将成为巫伊两党煽动族群、宗教情绪的最佳武器。姑且以第14届选绩作标准,只要避开三角战,而巫伊联手没有相互抵消两党目前享有的支持,加上马来人选票因不满希盟而回流巫伊——请问,巫伊联手执政会是不可能的事吗?
过去有个说法,华人社会在1990年后的选举,是看巫统表现来决定是否把票投给马华公会。换个角度,马来人社会会不会在2018年后的选举,看行动党表现来决定要不要把票投给希盟?早前民联无法攻克国阵,因为巫统的“行动党主导在野党阵线”舆论攻势奏效。这个政治宣传要到马来人强势领袖马哈迪成为希盟首相人选后方失效。
协助分担教长压力
若意识到上述潜在危机,行动党是否应该思考,如何更妥当处理统考、独中、华教课题?行动党如今已是联邦政府成员,不是在野党。行动党要判断的是,阻碍承认统考,究竟是教育部长马智礼,抑或教育部官员,还是整体马来人社会——普遍因为不理解统考为何物,或基于其他原因,反对承认统考?
持平而论,有别于巫统部长,马智礼在面向马来人群众时,并没有煽动族群情绪,动员施压反对承认统考;反之一再释放善意,甚至以“掌握多语的优势”为由,试图游说马来人社会接受多元流教育的存在。
而如果承认统考的阻力是教育部官员,甚至是马来人社会的主流意见,作为教育部副部长、作为执政党成员,行动党领袖是不是应该善用手上的资源与空间,把关于统考的正确讯息整理出来,并透过多种管道、载体散播、广传,分担教长在马来人社会独自承担的压力?
把话说白,在此时此刻,行动党领袖是认为应该把心思花在发文告炮轰教长、建议首相重新“评估”马智礼,还是用马来文整理关于统考、独中、华教的资讯,去游说马来人社会?前者激化马来人社会对行动党的反感,甚至“印证”希盟马来人领袖皆行动党傀儡,最坏结局是倒向巫伊;后者让马来人重新认识多元流教育,即使最终结局未必全盘认同华教,但至少中和了当下坊间流传的负面讯息。
行动党要记住,如果它满足于在华社逞英雄,它最终就只会是灰头土脸的狗熊。它害怕自己成为马华公会的自我警惕,不过是要成为一个更勇敢的马华公会。但它忘记了,一个敢怒敢言的马华公会,始终还是马华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