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纳吉这次宣布废除煽动法令,民间的反应已经没有较早废除内安法令、制定和平集会法令,或修正印刷出版法令等重要宣布的时候那般热烈。
废除煽动法令固然重要,但是珠玉在前,这次的宣布有点小巫见大巫。
更主要的原因是,虽然废除内安法令等多项开明措施普遍获得人民的支持,但每一项改革计划都让人有种到喉不到胃,好像有工作没做完的感觉。
以内安法令为例,法令明明已经作废,但为何之前在这项法令下的多名被扣者迄今没有获释或控上法令,让人不解;再以选举改革为例,国会遴委会耗时半年四处考察,也始终未能厘清对选民册的怀疑。
因此这次废除煽动法令的宣布,公众一般上也只是静观其变,没有过高的期盼。
纳吉政府在推动改革时虽然让人觉得摇摆不定,但在处理多项负面课题时,应对手法却非常一致。
当公众对国内贪污问题感到焦虑之际,反贪会突然站出来说,大马的贪污不严重,严重的只是印象。这种应对手法与内政部及警方同出一辙,明显是师出同门。内政部、警方与首相署表现管理及传递单位都说,大马的罪案不严重,严重的只是印象。
再看看政府对公众上街头抗争的数项课题的回应。莱纳斯稀土计划并不危险,只是民众的印象中觉得它危险;选举制度不肮脏,公众上街头高喊干净选举,也只是在他们的印象中觉得选举肮脏。当然,在集会期间,警察的处理手法不暴力,是人们把所有现场的录影短片通通丢上网,所以印象中觉得警察暴力。
依此逻辑推演,政府对待各族是平等的,任何族群感觉受到不平等待遇,那还是印象。因为错误的印象,有人觉得在经济上受到偏差对待;也因为错误印象,有人觉得教育政策不公。
这种应对方式传达给民众的讯息是,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无误的,问题是在包装做得不好,公关工作不足,是公众对政府误解了,产生错误印象。所以政府是万事俱备,只差印象。
由此看来,国阵政府真该马上开除它的形象设计师。令人纳闷的是,纳吉上台后,政府不就重金聘请国际公关公司打造形象吗?为什么到头来,遍遍就是形象上出问题?
也许政府真的相信,所有的问题都只是印象问题,所以解决方式也是从包装、形象下手,问题本质上没有获得更多的革新。所以过去3年来,我们不断看到各类的皇委会、遴委会、谘询团以解决各类的课题,成果却不尽人意。
所以,这也更直接或间接地促成政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摇摆不定的印象。当然,这又是印象,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