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聊到了林有福从政背景及备受争议的执政风格。他强硬对待左翼份子的立场也为他争取到了英殖民当局的信任,从而使他得以重启争取新加坡全面自治的谈判。从1956年到1958年,他与英殖民当局展开数轮谈判,取得一些实质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
1.通过选举产生所有51位立法议会议员
2.取得多数议员支持的领袖将成为自治邦总理。
3.英国总督的位置将被元首(Yang di-Pertuan Negara)取代。
这些成果在新加坡迈向全面自治的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林有福走完了马绍尔未能走完的最后一里路。1958年,林有福被马来亚国家元首授予最高的“敦”勋衔,成为了我国史上获得此殊荣的头三位华人之一,以此肯定他所作出的贡献。
然而,林有福与英方达成的协议并非毫无争议。除了国防及外交权力仍归属英方外,他也没争取到对内部安全的全权控制。当时英国提议设立一个7人组成的内部安全理事会,负责岛内的内部安全事物,且无需对新加坡民选的立法议会负责。该理事会的成员分别由三方委任:英方委任3位、新加坡自治政府委任3位、马来亚政府委任1位。他在自治谈判中所作出的妥协引起多方强烈的批评。连前任首长马绍尔都大力抨击他所达成的协议为“殖民的宪法”,并退出劳工阵线,以表达不满。
圣诞节岛转让事件更是让林有福的民望雪上加霜。圣诞节岛原本归属新加坡殖民政府的管辖范围,而该转让是由当时的英国政府高层决定的。当英国政府宣布将会以大约200多万元转让圣诞节岛给澳洲时,林有福政府并没有积极抗议。因此,很多人责怪林有福政府,将他政府的态度视为“割让土地“ 的表现。
在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林有福领导的阵线在新加坡关键的1959年选举中只赢得51席中的4席。人民行动党则以狂风扫落叶的姿态赢得43席,且该党领袖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总理。林有福的阵线在1963年的选举更是全军覆没,林有福也随即淡出了新加坡政坛。
1963年除了是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的一年,也是林有福另一个人生转折点。他因在担任新加坡首长期间与大马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受委出任大马驻澳洲及纽西兰最高专员。马新分家后,他继续留任最高专员,选择放弃新加坡国籍,成为大马公民。尽管如此,他仍称自己为“被父母疏远的孩子”,期待有朝一日马新两国能破镜重圆。
他在堪培拉担任外交官时发生了一个离奇的失踪事件,震惊国际。事情发生于1966年7月。他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失踪了。澳洲警方因此展开了全国的搜索行动。林有福的妻子在接受澳洲电视台访问时更是声泪俱下,期盼与丈夫重逢。大马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甚至还亲自公开喊话说:“我的好友,回来吧,我会欢迎你的,我很乐意让过去的事成为过去。”他失踪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依然充满疑问。
勋衔被褫夺
在林有福失踪数日后,突然有个澳洲男子开车将精神状态欠佳的他送回了坎贝拉。回来之后他也没多做解释。不久,他便返回了马来西亚,并辞去了一切职务,从此止步大马外交仕途。1968年,林有福的“敦”勋衔被褫夺。
晚年的他与妻子关系破裂,还遭遇了车祸。他之后选择移居沙地阿拉伯生活及工作,帮助当时刚成立的伊斯兰发展银行等组织。
1984年11月30日,他在沙地的家中去世,享年70岁,结束了他戏剧性的一生。
作为马新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林有福的历史角色似乎常被忽略。我发现关于他的历史题材及研究相对较少,需要深挖档案资料和早期的学术著作才能对他有所了解。
历史对林有福的评价褒贬不一。他曾参与起草林德宪法的委员会,因缘际会,还曾登上首席部长的宝座。后为新加坡争取到更大的自治权,在摆脱英殖民的过程中作出了他的贡献。他也是见证马来亚政党参与新加坡政治时期的一位关键人物。他领导的“团结政府”成员党包括巫统及马华,而阿都哈密是唯一一位出任过新加坡副首席部长的巫统领袖。但林有福也因强硬的执政手腕和不获民心的立场,在1959年关键的选举中败给了人民行动党,没能成为自治邦的首任总理,不久便淡出新加坡政坛。再加上他在澳洲担任大马最高专员期间的失踪事件,也影响了后人对他的历史评价。
随著越来越多英殖民档案的解密,我希望将来有更多关于林有福的学术研究,让大家对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客观地评估他在马新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