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3年来,英国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但经过12月12日的最新大选成绩来看,保守党意料之外取得成功,而且在新首相约翰逊的领导下,以大幅度的优势巩固了执政权。在下议院650个席位中,以368席(超过半数)的漂亮成绩成为大赢家,比起2017年的大选多出50席。这意味著约翰逊将加快启动脱欧的程序,也不再被议会内的其他政党绑手绑脚。
综观英国的民主议会,自2010年来就不再稳定。先是保守党只赢得306席,未过半数,只得与自由民主党(57席)组成联合政府。但在2015年大选时,保守党的卡梅伦在下议院取得330席,得以单独执政。不过卡梅伦犯上一个难以弥补的错误,那就是承诺在2016年举行公投来确定选民是否支持脱欧或留欧。
基本上卡梅伦是支持留欧的,但为显示民主,结果公投将整个方向搞乱了。在当年6月23日的公投中,有51.9%选民,即超过一半的选民要求退出欧盟。由于这一决定,卡梅伦只得挂冠而去,他的接任者是特雷莎梅。
脱欧料弊大于利
与卡梅伦不同的是,她是主张脱欧的人,但在议会内经常面对刁难和否决,不能顺利脱欧,引发她在2017年来个闪电大选,企图将整个乱局化解在大选中。
然而特雷莎梅面对更大的挑战,她只赢得317席,未达半数,不得不与民主统一党组成联合政府。工党则有所斩获,在科尔宾的领导下,赢得262席。这位比较偏向社会主义的工党领袖,不料这次栽了斤斗,也反映了选民依然认为脱欧是没错的。
但是如果从历史和地理位置来看,英国的脱欧将可能弊大于利。因为一个孤岛的英国如果不靠向欧洲大陆,它的未来处境是阻力多过顺利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成立联合国(1946年)外,另一个重要的组织就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北大西洋公约”的组织。它成立于1949年,草创之初成员国有美国、加拿大和10个欧洲国家。基本上是个军事系统,目的是遏制苏联的扩张。
美国认为,资本主义的国家不但要控制联合国,也要控制北约,否则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会从中坐大;尤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更是不放松其控制的野心。
直到目前为止,这个组织共有29个成员国,因为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其卫星国及加盟共和国也纷纷脱离苏联,重回资本主义的体系。
当年,苏联也不甘示弱,在1955年成立另一个军事组织——“华沙公约”,以社会主义阵营为成员。不料在1991年解体后,华沙也跟著解散。
此外,在50年代也有另一个以经济为主的组织出现,但仍然以资本主义体系作为入会的条件。它起源于1952年,先是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由6个成员国组成,它们是西德、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意大利。到了1957年,6国在罗马签署《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合作推动煤与钢铁的生产销售。同时也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1月1日成立)。
在1967年时,这三个组织被统合在欧洲共同体下。当1993年,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条约》后,改称为“欧盟”,也渐渐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由于其组织的特殊和各成员国也受惠其中,因此其成员也越来越多。
英国是在1972年后与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及葡萄牙加入成为会员。欧盟在2002年,落实“欧元”货币。到了2013年,一共有28个成员国。
可是为什么促使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却因为英国的脱欧而栽了斤斗?
向民族主义倒退
当年脱欧公投后,英国社会学家亚历山大贝茨的分析是一针见血的:“这次公投告诉了我们当今政治的本质,当代政治不再仅仅是左翼与右翼;不再仅仅是税收和开支。当代的政治是全球性的,它的分界线是接受全球化或是拒绝全球化。脱欧者表现两个重点,其一是对移民有排斥;其二是维护国家的主权,也代表了人想要掌管自己人生的欲望,但是这种想法意味著恐惧与抵触,他们代表著向民族主义以及两极分化的倒退。”
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也曾指出:“全球化的大门将必须向所有人敞开,这样才能带来安定。偏执与无知是反全球化和排外来者的丑陋外表。”
这些言论,也反过来佐证在“民主”的“脱欧”幌子下,可能给英国带来一个倒退和落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