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没有什么比政治更热门的话题了。从而延伸到司法、教育、交通等各方面的争论,让朝野两方针锋相对。可是,每每翻开报纸,选战是开打了,但卫生教育的问题却很少被提及,难道我们的卫生政策真的是无懈可击?
还记得在2013年的时候,我报考家庭医学科专科,去到吉隆坡上课时,才发现去上课的学生每一梯次都有上千人,远至东马的医生也来参加这为期两年的课程。这让我有些纳闷,怎么会这么踊跃?
后来一番打听,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跟政府推动的所谓“ONE CARE MALAYSIA”有关。就是政府以后会要求病人都要经由持有学士后专业文凭的医师先看诊或转诊,不能直接往医院跑。一方面是减少医院的病人负担,一方面也能减少医疗成本。大家原来都是因应政策,看中这张文凭跑来的!
鼓励在职进修
不管什么政策,有即得利益者,自然有利益冲突者,几年下来,这套政策还是没有真正的实行。其实总而来说,这是很好的政策。
举个例子:因为开诊所的医师专业有所不同,如果是骨科或妇科医师开业,因为通常在医院内科病都是内科医生在看;久而久之,他们在开业后看病都是靠之前实习以及后来恶补的知识,看病毕竟会有不理想的地方。上述的政策可以鼓励开诊医师在职进修,成为真正的全科医生。
我有位内科的学弟在一间联营的诊所里驻诊,有一次我去拜访他,聊了一会,我也鼓励他继续学士后在职训练。我规劝到:“我们毕竟只是内科,一些眼科病,耳鼻喉科等疾患,毕竟不完全熟悉,所以还是再拿一张家庭医学的文凭,会理想一点。”
不过,他好像不太同意我的看法,只说:“没关系,到时候如果不晓得,转诊就好了!”
鞭笞医疗卫生政策
这哪里是转诊不转诊的问题!我举个实例告诉这位学弟,例如我们常会遇到眼球局部出血的病人,以往我们都觉得不是大病,通常因咳嗽等造成局部眼压过高而出血,会自己好转,只要确定不是高血压或凝血功能障碍就行了。可是上了家医科的课程之后,才发现,如果出血点上缘不清楚,很有可能是脑内出血造成,要紧急住院照片子。有时候,问题不是你不懂,而是你不知道你不懂!
我曾经在一间市区诊所当“医药代理”行医,后来因为一位病人的关系,我跟该诊所医生起了争执。因为他指使员工在柜台改掉代理医生的配药;就是有钱的配贵药,没钱的配便宜药。可是其实药没有贵贱之分,重要的是要对症。更甚者,那位病人是所谓的蚕豆症(G6PD)患者,是不能使用一般的咳嗽药水的。后来我再也没去那间诊所行医了,这已经不是诊所医生医德的问题,而是医术也不行!
在大选年大谈改朝换代的当儿,大肆鞭笞各种施政执法之馀,我们是不是也该把焦点放在和大家性命攸关的医疗卫生政策上呢?说好的医疗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