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两岸能否克服分歧?两岸关系可有双赢的解决机会?回三个字:不看好!
不是泼冷水,只要对华人世界稍有了解,就知道那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你可以把这件事看得很复杂,也可以看得很简单。
《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极富哲理的经典句子放在当代,族群意识至上、物质利益第一、权力欲望无边的情景里,谁都无法释怀,谁也不认老祖宗的哲理,谁也不相信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
看今天中共的内斗,不论你是太子党还是民办企业家,结果都是处极刑;看当下台湾蓝绿阵营,污言秽语,吐沫横飞;再回看马来西亚的马华公会和民主行动党,一个比一个更会骂“卖华”!所以这是文化常态,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心态的下意识驱驶。任何谈判,任何修辞,始终离不开一贯的言不由衷。
对台海问题持什么立场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成长背景及本身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中国以外的华人圈里,坊间用中华胶和民主胶来做区分果然贴切,当然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摇摆者也大有人在。
简言之,中华胶的立场就是只要能满足以中国为中心的华人世界大一统利益,其它都不重要。民意、民主、民权全属次要,似乎只要所有华人都供奉一个主,这世界就由华人说了算,这即是“中国梦”。
对民主胶而言,公民民主权利和人权最重要,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精髓。至于民族意识、民族情结、民族力量是次要的。很多情形下,这种民族情绪的暴涨本质就是种族主义,是反动的。
谁决定台湾命运?
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此逻辑,马习会就是中国最高元首在新加坡会见一位下面的(在管辖范围外的)“非法省长”。
香港《明报》描述习近平在讲话中3次不点名赞赏马英九2008年上台后的两岸政策,说:“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历史性的一步。”
这种点评,犹似中央领导人评介述职的地方官员一样,是上司对下属的话语。反之,马英九很难有身份去评价习近平这个两岸政策的老手,完全失去了评价权。
然而不断对台湾施加这种压力,让台湾面对如此窝心的被动,这些真的有助于台湾与大陆的互动与合作吗?当然不会。台湾绿营的人眼泪只能往肚里吞,蓝营的人那种“穷亲戚”的感觉,日后也会慢慢地发酵。假如有一天蔡英文在台湾发起一场“台独公投”,那会如何?大陆“不得不”炮击台湾吗?1000多枚的导弹会飞过台海吗?
这里有一个普世价值的问题,“和平”是今天人类的普世价值吗?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还是今天人类的普世价值吗?难道台湾岛民的未来反该由14亿中国大陆人来公投吗?
不久前,英国也为苏格兰是否独立举行了一场全民公投,当然公投结果是否决了苏格兰独立的诉求,但是英国实践了她对民主的承诺。在中文圈的语境里把台独、港独、藏独、疆独都冠以负面的意涵。但是我们有没有去了解那些鼓吹独立人士的内心思想是什么?我们有没有问过那些港人、台湾人、藏人、疆人,这大半个世纪,你们快乐吗?你们为什么要独立?
在两岸关系中,尚未有任何国家出面劝说两岸领导人把大陆和台湾统一成一个大中国。美日韩,或许也包括主要的东南亚国家,虽然嘴上不说,内心恐怕都不愿看到一个所谓“统一的中国”。对那些小国而言,并非不愿看到中国强大,而是越来越失去安全感。
从历史上看,既然以往国与国可以分分合合,那今天为何不能把合与分的问题看淡一些?大陆人可否考虑不再去干预台湾人,不再指点台湾人必须怎样做,给台湾一个完整和正常的国际空间,台湾人也别再妄想有一天要反攻大陆。如果有这样的胸怀和共识,那中华民国就放弃对大陆的主权诉求吧,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放弃对台湾岛的主权主张吧,大家做个好邻居好亲戚不是更好吗?
中台政治体制不同
大陆和台湾有著不同的国家体制,一个是一党专制国家,一个是民主议会制国家;大陆有其盟友俄罗斯、古巴、朝鲜;台湾也有其盟友美国、日本、韩国;大陆使用简体,台湾使用繁体。大陆强调GDP,台湾高唱环保;大陆奉行共产党绝对领导,台湾信仰透明化,让民意决定国家政策。这些深层次的差异,需要时间拉进与磨合,最终也须取得两地人民在情感上的相互认同。
香港《亚洲周刊》有篇评论文章写到:“‘中华’,本来就是生活的文化。民间对于中华文化的感情,对于自己家族的根源,都有一股朴素的情怀,不会因为反对国共威权,就说自己不是中国人。”其实,这种所谓“朴素”的种族意识不仅正在大陆内地狂烧,也烧到中国之外特别是类似马来西亚这样的东南亚国家,不少人又产生了第二波的身份混淆,感觉自己本应该是中国人。
吊诡的是,不论生物基因、语言文化、地理位置都跟大陆最靠近的香港台湾,对中国大陆反而显现出更强烈的离心力。因此,两岸关系真正务实的解决方式,不能靠渲染“血浓于水”或“打断骨头连著筋”民族意识,那种“你听我话,我包你荣华富贵”式的承诺,谁还会相信呢!
两岸不仅有必要稀释那份各自表述的中华情结,更应对近百年内战和对峙给两岸人民造成的战亡、饥荒、骨肉分离和长期积怨做出深刻反省,承诺和平、平等、人权及公民自决的权利,友善地先让两岸各自拥有完整的国际空间,用时间和距离去证明“统一”最终是或不是两岸共同的民意。水到,自然渠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