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囱政治为大马政坛所有政党赋予了各自的烟囱色彩。不论自我定位属于哪个烟囱里的人,或定位为哪个阵营及政党的支持者,你都会以本身烟囱的视角去扫视每一个政党。你的选择与偏好,直接反映出你的烟囱背景,这就是马来西亚的真实现状。
我知道你很反感“烟囱”这个词,宁愿人家用“种族”两字来贯穿一套论述,因为那样便可直接扣你一顶“种族主义”帽子,然后舒一口气,释怀!但问题未解决,你的认知和情绪还在烟囱里挣扎冒烟。你看到了问题,但死活不愿正视烟囱的存在,不承认其实别人也很重要,不承认别人与你有同等智慧。
支持国阵者是狗,挺民联的全是傻B!要么一口咬定地球顺时针自转,要么打死都说地球逆时针转动,这就是蕃衍不息,烟囱辉映的马来西亚。
505大选我们投票率很高,几乎所有选区皆在80%以上,说明多数成年马来西亚人,对国家未来有自己的憧憬,或希望国阵继续执政,或希望民联接手掌权。无论对政治认知理解颇深,或对政治一无所知,作为一位公民你都有权利和责任去投票。但505后,有多少人真正愿意认真分析、相信和面对选举结果所带出的种种讯息?
大选前民联三党在部分选区的分配上,明争暗斗相互撕咬,信手拈来就有文冬、振林山、昔加末、士毛月、哥打白沙罗等等。马来选区,这种抢庄体现在公正党和伊斯兰党之间;华巫混合选区,类似争斗出现在公正党和行动党之间。在烟囱政治情景里,通常人口比例较均衡的华巫混合选区对公正党比较有利,行动党则看到华人社会的强烈反风,也当仁不让!
振林山的华人海啸
最近,柔佛州公正党选举局主任萧威汉在505选后分析中指出,行动党振林山国会议员林吉祥,在当地6个马来区得票率不及10%。上届公正党候选人查理哈慕斯达法在这几区的得票率均比林吉祥好,他借此印证行动党在马来区受欢迎程度不如公正党。数据出街后,即招来非议,有者认为林吉祥在马来区失利原因复杂,岂能简单解读成马来人不支持火箭!
有观点说,两位候选人选票数据背后的情景及变数不同,查理哈的对手是马华公会的曾亚英,是巫裔对弈华裔;林吉祥的对手是巫统的阿都干尼,是华裔对弈巫裔;奇怪,有何不一样?
振林山选区2004、2008和2013三场大选的选民人数分别是7万、7万9千和10万7千。三场的华裔选民在55%、53%、52%;马来选民33%、34%、34%;印裔选民11%、12%、12%;三场选举的选民总数不断递增,但选民种族比例基本维持不变。
2004年选战发生在马华和公正党的两个华裔候选人之间,结果马华大胜,多数票达31666张,公正党输在华人票。2008年选战同样发生在马华和公正党之间,不同的是公正党派马来人上阵,结果马华获8850张多数票,也称大胜,公正党还是输在华人票。2013年选战发生在巫统和行动党的巫裔与华裔候选人之间,阿都干尼虽赢完马来票,林吉祥也赢完华人票,结果行动党大胜,阿都干尼太天真,自以为对华社不薄,只要获1/3华人支持就能过关,结果马失前蹄。
振林山,用行动党过去的话说,就算放头牛,牛也能赢,因为那是一场华人海啸。举这个例子并非为讨论公正党和行动党到底谁的赢面大,而是想说烟囱政治下,即使你赢了振林山,你还是赢不了全国大选。行动党已来到胜利巅峰,第14届大选不可能打出更亮丽的战绩。此外,公正党和伊斯兰党深受烟囱政治压力,面对挫败和瓶颈,近半年的疗伤、分析、脑力激荡似乎毫无起色。这场大选的洗礼,反而让巫统对烟囱政治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什么在困惑著民联呢?其实也就是烟囱政治。我们很多朋友最大的乐趣就是,骂巫统骂国阵骂政府,感觉民主斗争就是要骂人,就是要让对方过得不舒服,就是要让政府没什么面子。有人不断地说,如今大马国民民主意识普遍提升了,知道不用害怕,要站出来,走上街头,占领广场,拉大旗,喊口号,摆浦士,签名,照相,行销周边民主产品,最后上FB再热闹一番。
烟囱政治是民联死穴
问题还是没解决,国家政治轨迹也未如某些学者鼓吹的那样,一些选民是聪明的,另一些是愚蠢的,只要让愚蠢者聪明起来,民联就能赢。三党至今也没弄清楚,为何这场选举行动党大胜,而兄弟般的伊斯兰党和公正党却饱受挫折。火箭照样只关心如何垄断华人选区,公正党照样与伊党争抢马来选区。巫统仅凭自己的力量,再拉拢土保党及几个沙巴小党,就能坐拥天下。
不久前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在一次讲座上说,他不认为民联未来4年的路是黑暗的,只要抱著豪迈及乐观的态度坚持下去,5年后依然能改朝换代。不过,友族是决定未来动向的主要关键。在一语道出改朝换代关键还是马来人的同时,其烟囱政治背景及思维脉络也骤然突显。
行动党政治教育局主任刘镇东尝试为后505找出新论述、新语言。他以隆雪华青团训“育我华青,民主为训”为例,问道:“育我华青中的‘我’字代表什么?只是代表华人吗?”他要大家跳出华人本位思维模式,指华青的培育对象,要从“华青”转化为“马来西亚青年”。
这是刘镇东的一个小进步。烟囱政治意在阻断民间横向交流,要推动横向交流最起码的条件是具备高层次共通语言。大马现实教育体制以及民众的思维惯性都是双极化的,包括马华、巫统、国大党这类政党的运作机制以及政治燃料都来自这种双极化的烟囱。其他方面包括董教总、土权组织等等,都是这个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烟囱政治实际上早就是民联一直无法突破的死穴。
在华社,许多人嘴里喊要走出去与友族沟通交流,生活中却从无兴趣实践任何交流。一些奇怪的族群权益捍卫者,口口声声“马来文落后没有价值”,坚决反对教育大蓝图为华小增添30分钟国语学习时间。吊诡的是,放学之后他们又不惜花钱送孩子补习100分钟国语,这种心口不一精神分裂的举止,实在惹人心怜。
民联要在牢固的烟囱环境中找到启迪民智的方法,或下定决心打破烟囱政治,其实是两难的决策。国阵却已把烟囱政治玩得炉火纯清。继续迷茫,徘徊,担忧打破烟囱的风险,5年后民联终将再尝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