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公会自从在505大选得不到华人支持后,只剩下7国11州的“江山”,被人们讥笑为7/11便利店,随时都有可能去“荷兰”报到。但是马华的庞大党产,却又使到许多马华党员和马华难分难舍。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披露,他已委任税务金融专家重组马华党产,包括将马华大厦和《星报》(The Star)转移给马华,不再是由总会长担任信托人。
一般人看到这里,都不明白换了信托人有甚么玄机,只有内幕人士才懂其中奥妙。这一点,可能要等到新任马华总会长走马上任后,才能揭开谜底。
根据马华前总财政丹斯里郑福成的估计,马华党产多达20亿。不过,总会长蔡细历不愿公开马华迄今一共有多少资产,只说从他在2009年3月开始担任总会长至今,马华的党产已增值1亿700万令吉。
按照郑福成的20亿党产估计,再加上蔡细历声称的党产已增值1亿700万令吉来看,马华党产应在22亿以上。可是,这只是表面数据,马华拥有的《星报》,再加上马华总部大厦、马化大厦、马登股权、各种不为人知的土地及产业,相信重新以市价估计,应有30亿之谱。
30亿庞大党产
如果马华有百万党员,30亿党产可让每人分享3千令吉。若是百万党员属于“报大数”,只有30万人,那么,每人可分得1万令吉。可见许多人即使不爱马华、不爱蔡总会长,也不敢不爱党产!
马华即然有了30亿庞大党产,按理可以办很多大事,而不只是会搞党争。拉曼大学、拉曼学院虽然是马华“不务正业”的结果,至少还算培养了不少人才,也收容了几位前总会长黄家定的“师爷”和马仔在那里教育英才。
说到马华党产,许多人会以为是马华历任总会长英明领导下的伟大成果,其实,这只对了一半。马华大厦就是得到不少华社领袖支持才不致于让银行清盘,连当年的所谓“经济奇才”陈群川的保释金都是华商代垫的,拉曼大学成立,从云顶到大众银行的掌舵人都捐了好几千万令吉。当年在马华党内引发风暴的“张明添教育基金”,则更是让人心痛的例子。
因此,马华党争的各方人马除了瞄淮数十亿党产之外,如果没有规划使用党产来提升马华的素质,使马华得到华社的支持,那么,这一场党选,或说党争,就是一群人争权夺利的大戏,关华社何事?华文报也不必再花太大篇幅来报导这一系列无聊的利益争夺,因为这对你我的未来,完全没有关系。
廖仲莱的挑战派要向当权派的蔡细历叫阵,除了说空话之外,其实也该在他的“出师表”内列出如何改革马华的大计,包括如何让党产发挥功能,利惠党员和华社,才能引起关注。否则,喊来喊去都谈总会长威震全球的“光碟”,就太不够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