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我跟随老师参访台湾云林监狱[1],有幸窥探到这个人们心里希望永远不会住到的地方。我可能从小看太多香港电影了,在我印象中,监狱是一座阴暗、潮湿、围著层层铁丝网和厚重铁门的封闭空间,里面会出现杀戮、欺善怕恶和流血的场面。当我参观云林监狱时,发现自己以前中电影毒太深了,因为监狱整体的空间环境,和我想像的有些不同。
云林监狱是一座四方型的两层楼建筑物,当我一踏进通往监狱的走道,就看到两旁种满花草。烈日当空下,花草看起来快要枯死了,但其实入门处景观还算不错。监狱的空间设计处处有考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铁门、窗户;而监狱四周的墙壁和角落都装置监视器,任何人的行动难逃“电眼”。每次通往一个地方,都必须开关一道又一道铁门。每位狱卒都配有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看起来并不厚重的绿色铁门。
监狱的每个房间窗户(包括职员办公室)都设计成两层,除了外层铁花窗外,里面则是木框配上玻璃“窗门”。这个“切割形状”的设计让窗户变得更“细小”,人们不能穿透出入窗户,我想应该是要防止逃跑事件。
监狱里除了收容人舍房(牢房)外,其馀地方都算是“在监视下的公共空间”。刚提及监狱是座四方型建筑物,而围在建筑物中间的空间形成开放式“放风”场所,收容人可以在那里运动和谈天。虽然这里是个开放空间,但它有些圆形监狱的味道[2],狱卒只要站在底楼或二楼的走廊,就可以全览收容人的一举一动,易于监控收容人。
在监狱走廊的墙壁挂上许多标语牌,像是禁毒标语“毒你千万不厌倦”,墙上也有挂收容人的手工作品,如:木雕图框。收容人的衣服也挂在走廊上,但因为日晒不足和有碍景观,狱方在另一处开放空间设置晒衣架,供收容人晒衣。
“透明”的环境
监狱里设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工场,像是木工、交趾陶、手拉坯及陶艺品。工场墙上会挂著一块板子,记录在场收容人和工作人员的人数;在办公桌上,电脑设置会显示工场内的监视画面。工场里也有卡拉OK音响设备和收容人使用的收纳柜。有的工场还会出售食物,像是麦片。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时至6时,收容人必须在工场里工作。夏天的工场环境很闷热,如果收容人被分配到木工场的话,就必须忍受弥漫在空气中的木硝味。监狱还有一间摆设收容人制作成品的陈列室,只见这些作品都很精美。
云林监狱里有一座小型佛堂和教堂,提供收容人信仰上的寄托。佛堂大门是打开著,看起来很整齐,只见供桌上有一座神像。教堂的空间比佛堂小,内部设有一台电视、讲台和木椅子。狱方希望利用艺术治疗来帮助烟毒的收容人,所以云林监狱设有一间“小提琴”房,每个星期都有义工前来教导收容人小提琴。此外,家属房是供探监之用,而视频房则准许收容人在周一至周五和远方的亲人视频。
狱方最后带我们去参观收容人住的一级和二级舍房。一级房约有两坪大小,一座双架床靠在墙上,一个蹲式马桶、地板下嵌有柜子(收纳棉被)、风扇或是各人的小型收音机和迷你电视机。一级房容纳4至5位就快出狱的收容人。一般上,“资历较深”的收容人可以睡在床上,其它人则是睡在地板。二级舍房比一级房大一倍以上,但收容人数也多达10人。里面同样有蹲式马桶和床架。这些舍房外都有小窗可供视察舍房内部、小洞则用来喊话。墙壁上方还有一个送饭的小洞,外头设有勾子,只有狱卒才能打开它。每个舍房外都有板子记录收容人的名字和人数。虽然房间看起来很整齐干净,也设有抽风机,但仍隐约传出一股霉味,让人觉得不舒服。
当我在参观云林监狱时,看到在炎热天气下,收容人在只种植一些花草,遮阳效果有限的“放风场所”跑步、打球或席地聊天,或是在工场哼歌工作、炊事房洗厨具。我感觉到周围环境并不“灰暗”,而是进入另一个很安静、规律和服从氛围的空间。这里就像世界以外的另一个时空,“时间”仿佛是静止下来,收容人不需要每天赶交通上下班、不用拼业绩、不用赚钱缴房租,他们每天只是准时到工场开工、放风时间做运动,或是关在狭小的舍房里渡过周末;而在“空间”上则是完全受控于人/机器,无时无刻都活在监视器、铁门、铁窗和狱卒眼睛之下,收容人无法自由移动身驱,必须遵守各种条规和外人不得知的潜规则。
感觉上,监狱有点像中学寄宿学校,训练学生(收容人)服从命令,过著规律和有条不理的生活。不过,监狱比起寄宿学校,它绝对是“自由禁区”,即使是声音也必须受到管控。典狱长表示监狱是要保持绝对的安静。以便他们容易控制空间里的活动。像是收容人打架或是因为生病而发出声音时,狱卒可以马上察觉并赶去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收容人时,试著想像你最无法忍受监狱里的那个空间?对我而言,舍房最是让人恐惧。当周六、日不用到工场时,你得24小时关在牢房里,陪伴身边的只有小收音机和小电视。那里的空间太小,你必须和其他舍友挤在一起、共同使用马桶,忍受不舒服的气味,或是面对你无从选择但又得待在一起的讨厌舍友。最重要的是,你在舍房里失去保有身体隐私的权利,只能在几乎是“透明”的环境下生活。对常常关在房间的收容人来说,毒太阳下的放风场所也许是最好的空间也说不定。
注:
[1]台湾云林监狱成立于1967年,定为烟毒专业监。1985年在扩建后,总核定收容名额为1057名。2010年的收容人数近1500人,当中有1300名是烟毒犯。
[2]圆形监狱是英国法理和功利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的建筑想法,他设计的监狱是环绕状,在监狱中间有一个很大窗户的高塔,而四周的每个牢房则是设有两个窗户(一个面对高塔,另一个背著外墙,后者可让光线照进房间,让狱卒一目了然)。狱卒在高塔上可以轻易监控所有犯人,而犯人却不能看见狱卒。这个设计最让人敬佩的地方是就算狱卒不在高塔内,依然能有效执行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