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当前世界的关键潮流与用语?浅见以为,改革(Reform)肯定是其中之一。君不见,世界各地的精英与民众,均流行讲改革,什么政改、经改、教改的,都与改变现状有关。既然要改革,或多或少也会带出些反既成体制,反权威,反现状,甚至是反当权派的倾向。在这种世异则事异的情况下,欲保权保位,就不得不搞改革;只是,搞改革,也有“来真的”与“来表面的”之别。

大体上言,由于改革、改变现状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既成权益者自然会产生抵触感。毕竟,手中的一只鸟,胜过丛林中的二只鸟。就大马而言,自2009年4月上台以来,首相纳吉便出台了许多新点子与各类转型计划,如经济转型计划(ETP),及实现ETP的131个入口点计划(EPPs),12个国家关键经济领域(NKEAs),6大策略改革倡议(SRIs)等。

按照首相纳吉的说法,这些新点子、新计划、项目,将可能在2010~2020年期间,启动1兆4,000亿令吉的投资额,与创造出1兆7,000亿令吉的国民总收入(GNI);同时,也创造出330万个优质工作岗位。如此到了2020年,大马将可能实现“高收入国”(人均收入达到1万5,000美元)与2020年宏愿目标。

这个宏愿能否实现?由于没人能预测未来,任谁也说不准;只是,若所谓高收入国,是由高通膨与高债务、高家户支出致成的,那恐怕是未见其利,先受其害。对此,普罗大众应认识到,“人均收入”不等于实质的个人或家户收入;其次,收入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名义上的薪资高低,也取决于生活支出的高低。比方说,如果一个国家拥有既便宜、准时、频密又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服务,或是低廉甚至免费的医疗与教育,即便其收入不高,也可以过得蛮轻松。

反之,若物价、房价、医疗、教育、燃料、过路费等普遍高昂,即便是收入高,也可能吃不消。伸言之,收入的高低,也宜从供给面(supply-side)看,才不会陷入货币多,但币值低“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中。

有量变无质变的内卷化

就纳吉政权的ETP言,大体上可以说,它虽然表面亮丽堂皇,可实质上依然是老套的承包合约(Contract)与项目(Project)取向的玩意,而不是什么全面彻底提升产业层次的经济改革。此点,只要看看所罗列的那些令人眼花撩乱的入口点计划(EPPs),便可窥究竟。那些建度假酒店或扩大种植油棕,算是那门子的产业提升?顶多只能说是制造“轰然效应”的项目轰炸!

从经济增长阶段论(Stages of Growth)的角度看,经改的重点应该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合理化、优化;其中,又以“质变”为重中之重。若无“质变”而仅有“量变”,就只能说是应有其表的“空转”或“内卷化”(involution),而非质的向上提升。举个例子,台湾的股市中,高科技产业与创意产业公司占了很高占比,可大马,却是几十年如一日,依然是金融、银行、房地产、种植业等传统产业占比偏高。

同样令人深思的是,在我国股市市值占比中高达1/3的政联公司(GLCs),也偏向上述传统产业。不但不爱搞创新,反而爱“吃”掉国内有潜能的民间企业。约言之,是喜欢“吃现成的”多过搞产业升级与创新。同样该引起注目的是,由于产业调整不佳,国内储蓄没有正当出路,结果低利率不但没有刺激创业与生产性投资,反而激化了投机行为。这虽活络了股市与房地产,可却无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体质。

进而言之,近七八年来,大马的对外直接投资(DIA),均远超过外来直接投资(FDI),显示出国内投资环境极度不佳。政府虽强调,推动增长的92%投资会来自民间,政府只占约8%,可这民间投资中,政联公司至少占了约30%。若连这些大规模的政联公司,也不搞创新,或可带动产业升级的国际化,那些几十万的中小型企业,又如何启动创新,改进我国的经济体制?

低产业支撑高消费

本来,由九位国内外经济学家组成的国家经济谘询理事会(NEAC),也曾提出过具有创意的新经济模式(NEM),可他们的建议也没能落实(如生产力驱动的增长、分散决策权、去除增加人民与商人经商成本的坐地分赃等)。经改的重点本应是政策转型、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不把重点放在这重中之重,却会专注一贯以来的承包合约与项目,如何能期待大马经济脱胎换骨?它只能延续旧日的低薪资、低技能、低层次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劳动力密集(labor intensive)低薪资增长路线。我国的外劳政策也反映了这点。

做为一个中高收入国,本应有对应中高收入国的增长方式与发展策略,可我国依然是旧态,依然地走老路--即使有不少新口号。这个老路包括旧态依然地倚重外资,而且是去留不定,相对低层次的外资。这个对外资的依赖,也将抑制大马的产业升级与创新。因为,外资的动机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在世界各地套利(arbitrage),而非提升受资国的产业层次。

日本、韩国、台湾产业升级成功,能从资源贫乏国转身为高收入国,靠的是卓越的人力素质,“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敢走出国外竞争的忧患意识,以及内资(而非外资)驱动的增长。大马则是,内资没有正当出路,只好去炒股炒房地产,而让外资推动出口。试问,如何可能使大马脱胎换骨为有真才实料的高收入国?为何内资不能善用来推动产业升级?这又与我国的股权百分比政策,与不能用人唯才有关,更与政治精英要追求快速致富有结构性因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农业与工业尚未充份现代化,高度化与提高生产力之前,便转向偏重以消费与内需驱动的服务业,恐怕也是个策略性失策。它不但会加重人民的家庭支出(尤其是医疗、教育、保险等),也会抑制大马的产业规模化与升级。没有足够的农业生产力与工业化做为后台支柱,服务业的层次也只能是有限的。日后的大马人,很可能是高价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与提供者。当油尽气枯后,这个高消费也将告一段落。

(在2011年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各类别所占的比例分别是:消费67%、投资21%,净出口10%;在产业结构中,各领域所占的比例则是:服务业57.7%,制造业27.6%,农业7.3%,矿业7.0%,建筑业3.3%。)

阅读全文

伊党:我们更适合领导国盟 民政:慕尤丁当之无愧【东方头条】2024-11-22

阅读全文

《黑神话:悟空》荣获《金摇杆》年度最佳游戏

阅读全文

陈颂光:大选日新版本

名家

还是前首相马哈迪老谋深算!他力劝纳吉首相戒骄戒躁,不要赶在开斋节之前举行大选,大可以在欢度开斋节之后才来择定黄道吉日。因...

阅读全文

张树钧:独中复兴运动40年的反思

名家

1962年,我国华文中学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实行改制,被一分为二,即接受政府津贴的国民型中学(国中),和由华社独立支撑...

阅读全文

选委会,别闹了啦!

名家

我国选举委员会实在问题多多,不仅净选盟所提出的八大诉求,政府只愿实行点墨制度外,其他的不是动都不动,就是推三推四借口多多...

阅读全文

谢诗坚:林苍佑“背叛”了谁?

名家

因为槟州民主行动党新总部开幕的特刊内有一段话是“批判”林苍佑的,引发了民政党的抗议和揶揄:林冠英一边对林苍佑“歌功颂德”...

阅读全文

马华是否典当华教?

名家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揭露,马华在1995年教育草案讨好国阵政府,缔结“契约”同意保持现状,不承认统考文凭,不增办或复办独中...

阅读全文

杨善勇:赏析邹寿汉解读教育部公函

名家

一个马来西亚南中国海两岸增建独中之事,经年累月,一再受阻,毕竟由来为何?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暗示,答案似乎就在他所展示教育...

阅读全文

古元佑:傲骨,不只是尊严问题!

名家

写过了〈政客,贪生怕死〉,也在卫塞节的文章谈及做人的“道德良知”和“正义良心”之类的普世原则。接著就要说一说“做人与骨气...

阅读全文

想当间谍有这么难吗?

名家

其实,真要的话,不难!难就难在起心动念,决定踏出的那一步。近日美国发生“孔子学院事件”,震惊中外!作者就趁这个契机为大家...

阅读全文

那些鸟人鸟事

名家

马华妇女组前主席周美芬终于忍无可忍,周一在面子书上发了一长串,怀疑是在抨击马华总会长蔡细历低俗言论的状态,谴责其贵为华人...

阅读全文

孙和声:国阵与民联的政治角力──冷眼看大马选举

名家

虽然首相纳吉尚未宣布大选日期,朝野各政党已在做大选的暖身运动。各路的评论人,也在评估民联入主布城的可能性。看来,这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