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党选大戏开锣,尽管娱乐性十足,光碟、镜子和子弹乱飞,探子、党报共枪手一色,却是歹戏拖棚──一早都定了结局,最后的场面就是新任总会长带著左青龙右白虎参见国阵主席…然后?集体入阁、人人当官、华团拍手、亲友拍照,一切欢乐重回马华。
资深“政治影迷”肯定觉得无瘾,打完哈欠,再看另一个左右大马政坛的“第一大党”巫统。尽管只有“六国大封相”的巫统副主席之战有看头,但选出来的头马黑马老马小马,个个都会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必看国阵其他成员党脸色,底气十足,戏路宽阔。
巫统六人争夺副主席,其中三人淘汰,另外三人几乎都拿到了奔往权力顶峰的入场券,当个部长不在话下,放眼的却是未来的首相职──这种假设,当然是民联无法在下一届大选攻入布城,而且很有可能成为真实。正因为如此,戏台上的主角才会卯足了劲,把喉管都唱破了。
个别政客的事业浮沉和人生起落,轮不到我们操心;尤其掌握政治大权者,早就巧取豪夺把国家资源扫入朋党的金库;没有踏上权力舞台中央的,排队等著把对手挤掉;日后当了一把手二把手,新人叩门加入斗兽场,便布局设下猎杀游戏。权力玩家都懂得这个发家致富的硬道理,不管他是来自民联或者国阵。
政客掌权后,他们推行的政策可能改变这个国家,从政治到经济,文化与教育都会因为资源的分配和政策导向而呈现不同的面貌。例如,马哈迪医生当家的“那些年”,就是私营化大张旗鼓的黄金时代。那时,“企业家”和“政治家”相亲相爱,政商合一,把国有资产(国家能源、国家电讯、马航、土著银行等)当成摇钱树,摇出了几个“企业家”,大马人却背了一屁股债。阿都拉巴达威和纳吉掌权的时间太短,他们的政绩和政策都没有超过马哈迪划下的马圈,只是跑码头的商人换了另一批。像这些衣冠楚楚,在媒体夸夸其谈之辈,用广告术语来说,就叫成功人士;另一个更准确的名词,就叫政商朋党。
因此,我们作为纳税人、选民和公民,就要懂得如何与政客及其朋党对奕,确保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执政权后,如何在政策上“以民为本”,合理化权力和资源的分配,使这个国家能走得更远。像“强化土著经济议程”、“防止犯罪法令”、“教育大蓝图”、“消费税”等,都是执政集团通过政治权力推出的政策,目的无非强化其政治生命,或为朋党及家人制造“幸福”和夺取资源。民间各种社会运动和公民运动,从净选盟到反莱纳斯反边佳兰石化厂等,都是与之抗衡的力量。
巫统领袖的浮沉,意味著权力的洗牌;也代表未来的大马首相很可能就是这三位巫统副主席。若是马哈迪的公子慕克里兹马到功成入围副主席,马哈迪的精神可能就会延续,就像海峡对岸的李光耀父子兵。这位“小马”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内安法令”、“英化数理”会否还魂?再者,若是气焰高涨的阿末扎希当选,未来的巫统会否以更强硬的姿态压迫非政府组织?高唱“华人海啸”让他没官做的“黑马”莫哈末阿里,如果当选副主席,最懂拍马屁的华团都要闪开。
最后一位可能日后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者,则是巫青团长凯里。先决条件也是民联进不了布城。
马华党选大戏开锣,光碟、镜子和子弹乱飞…还不如巫统的“六国大封相”好看。而且,最要命的是:谁当马华总会长还得看巫统主席脸色。这样的戏中戏,往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