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周三(20/11)的国会下议院问答环节时透露该部计划统一全国前班与幼稚园的课程纲要,以帮助学童更好地适应小学一年级。如果教育真的要对如今“百花齐放”的幼教系统进行管理,或许不是坏事。
从正面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学前班与幼儿园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有打着全脑开发的、有号称潜力发掘的、有双语甚至三语教学的,也有回归幼儿游戏玩乐为主的,各有各的模式,也各有各的市场。
只是对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的选择上往往还是会将重点放在学校是否能让孩子在学术上有充足的准备,让小孩在进入小学时能够在学术表现上得以赢在起跑线。而办学与经营者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便延伸出四五岁的孩子开始生字练习、算术的训练,甚至考试等大家印象中的教育模式的幼教课程,使得很多小孩子从幼稚园开始要熟记各不同语文的生字,学会小学才该学习的算术技巧,而孩子们也在这个阶段就进入被分数追逐的情况,这对于孩童的身心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
此外在今天双薪社会的情况下,幼教除了可以协助家长让孩子可以优先学会小学所需要的识字、算术外,更包揽了托育的服务,早上上班前把孩子送到学前班与幼儿园,下午五六点下班再带回家,孩子已经被喂饱、洗好澡,回家后家长可以说只需要陪伴睡觉就好。
这是我国独特社会文化脉络下所发展而来的情况,而这种模式不但让孩子失去该有的体验式生活,更早早就必需要面对本该属于更高年级才需要承受的学术压力,而忽略了本该被重视的身心发展。
然而从教育专业的角度而言,幼儿教育真正的目的是有系统的让幼儿认识自己与所生活的环境,透过各种游戏与活动训练孩子们的肢体协调性与沟通能力;用涂鸦的方式认识颜色,并建立每个人的美感;让孩子们在户外游戏的过程对草地、花卉、树木,甚至是所处环境的猫狗和鸟类有所认识,建立一个看待世界,认识自己与环境的能力。因此幼儿教育本应以幼儿的心理身体发展为主要目的,而不是学术发展的准备为目标。
希望透过教育统一幼教课程的方式,可以让幼儿教育回归注重孩童身心发展的这个基础,让如今看似百花齐放,实则很多都违反幼儿教育基本原则的幼教模式被修正,才能够让我们的幼儿们得以依循其成长的模式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