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敦马在其社交媒体对看到的一两家商场店铺以全中文的指示牌亮相,他老人家说成好像整个商场都已经中国化。很多时评人及专栏作家都在议论此课题,并以“回应”老人家为主。更多华裔网民到其社交媒体,以攻击方式评论。
随著三件事,笔者发觉愈发不妥:一,他用英文,二,华裔和印度裔网民的评论和马来网民的回应,三,中文媒体的争相报道以及部分评论员的回应。
第一,当敦马脸书开始频频用英文,笔者认为这是别有用心的做法。一般上,敦马的文告,若不是国际相关事务,皆是国语。但近期的“种族”相关文告,直接用英文发布,而且还连续数日。
很多华裔印裔网民,都不怎么留意国语的贴文。他老人家的社媒若频频用上英文,那么只能是一个目的,就是要“方便”华印裔网民阅读。这是一个很廉价且奏效的吸引“指定市场”关注的策略。只是通过语言转换,就得到了非马来人的注意。
第二,很多华裔和印裔网民在敦马脸书评论回应。其中,多数是对敦马的人身攻击和诅咒。
这就令人担忧了。原本属于中立的马来网民,看到一位老人家因捍卫马来民族和伊斯兰而受到他族的攻击,自然而然的会萌生维护敦马的意识。对非马来人而言,敦马的言论属于极端,但是对很大部分的马来同胞而言,反倒是攻击敦马的非马来人才是极端。
敦马需要的就是这些马来网民的回应。他老人家根本不屑非马来人的攻击。他要的就是这些评论。当非马来人以非理性方式攻击,那么马来网民就会非理性的给予相应守护。
到最后,大家都落入了高度政治策略的圈套,而受益的,是敦马。很多非马来人网民无形中,都在变相赠于敦马政治筹码。
第三,则是中文报和评论员的关注。很多时候,敦马自己本身的贴文不是很多人问津。但是这类极度刺激性的文告,经过媒体渲染,反而加大了该文告的曝光率。
本来他老人家已经身败名裂,大选也在浮罗交怡输得失去按柜金。如今,他必须证明他还是一个政治资产,才能在政治圈中保留话语权。恰恰就是华裔网民,成为他老人家的神队友。
有两类评论员,一种,是直接回应他文告的内容,以批评的方式书写。笔者不认为他老人家或团队会给予关注。另一种,则是如这篇评论般,希望大家不再搭理他。大家应该都以第二种评论方式,呼吁大众不要理会这一类种族言论。
当政客要你生气,他总有办法让你生气。你生气,然后泄愤,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若不要这类政客得逞,那最好的方式,是不要理会。只要全马非马来人一致不理会这类政客,那么他的影响力将会大大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