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一场疫情打乱了全球各地的教育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也不例外。原有的教学安排,从原本面对面的实体教学,走向了隔著屏幕的线上教学,对我而言,这是不可避免的全新接触。
除了师生受到影响,校方的教学行政工作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教学行事历、再到各科教学和考试的调整,大家面对在短时间内要调整个人身心灵,又要配合线上教学的各种挑战。为了满足与学生隔著屏幕的教学,老师们迅速地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线上教学工具,譬如Google Meet等,还要调整作业的安排,甚至还要思考如何进行考试。
“多元评量”的概念也在此时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为了迎合疫情而诞生的“替代方案”,也为学习评量的做法做了重新定义,从“单元”导向“多元”的一次重大改革。
最初,各科科主任为了提出“多元评量”方案而绞尽脑汁;大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譬如某些科目是难以进行“多元评量”的、如何在疫情下向在家学习的学生收集作业等,要克服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复杂,此时老师们需要配合行政作业,才有可能落实“多元评量”的方案。
历史科在“多元评量”的方案上表现积极,我们为现有的年段安排了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案,譬如初一学生制作“个人家族作业”,他们需要介绍自己的家族、籍贯、风味美食;初二的学生按照课程制作“欧洲17-19世纪欧洲风云人物”;初三的学生介绍东盟国家的文化物质遗产。他们以一张A4卡纸为限,搜集资料、图片,然后按各自的能力进行美术设计,最终老师将全部学生的成品集结成册,不仅可以保存起来,还可以被放在图书馆,公开给学生去翻阅。
从此次经验,让历史科在往后的教学评量上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开始思考一般的应试作业,是否让历史学习停留在原地无法进步?所以我们从作业的部分开始拓展、融入了“多元评量”的元素,也就是让“自主”、“分组合作”的能力放在历史教与学之中。
2022年起,历史科著重在降低原有作业、考试的份量,从中安插了“多元评量”,让学生开启“自主操作”的学习模式,从阅读、整理、组织中,完成一份课后作业。
制作心得
2023年,为了对世界发展有所认识,历史科举办了“时事专辑剪报制作比赛”,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组队,收集报纸,并将其整理成册,最后写下制作心得;同年,“历史现场”模型制作比赛也首次在校内举办,并获得14个跨年级、跨班同学的参与,他们透过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创意,使用各种材料,来还原“历史场景”,其中包括“五一三事件”、“广岛原子弹爆炸”、“阿姆斯壮登陆月球”、“波士顿倾茶事件”、“铁达尼号沉没”、“木马屠城”等;而学生们完成的“多元评量专题作业”、“时事专辑剪报”和“历史现场”模型等都在校庆中进行展览,不仅让学生有了一个平台将成果展现于大众面前,更多的是让家长看到师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创意。
2023年是本校历史科在改变“教与学”的新里程碑,我们希望站在原有的教学成果上,继续推广“史学”的发展,也希望师生一起共创“史学研究”的趣味和价值。我们将会持续不断修整中学生在“史学研究”上的模式,并开创更多新领域(譬如跨科合作),以期达成学生增广见闻的目标,让历史科可以成为独中各校的教学模板和榜样。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