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PISA成绩在这个月初12月5日公布了!
这项始于2000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筹办,每3年进行一次的国际性评估项目,通过测试各国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以及在不同情境中实际应用的能力),调查影响学生素质形成的各种外在因素,如学校设备、家庭环境、教师素质等,来比较各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了解不同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关键技能上的效果。是故,虽然参与测试的是15岁孩子,但实质被评价的是在这背后负责规划、制定、提供基础教育的大人们。换句话说,这是一份颁发给大人的“成绩报告册”!
我国2009年开始报考,至今共参加了5次的测试,由于2015年所呈上的数据不符合规定,不算数,所以只领了4次的“成绩报告册”。为了方便各位读者,我把历届成绩整理成简表,如下:
从上表可看出,我国历届的PISA成绩排名都是处于榜单的下游,落在后三份之一。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这三项关键领域的表现,也都低于OECD的平均分数,而且差距并不小,不仅比不上先进国家,也逐渐被泰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抛在了后头(篇幅所限,详细报告见https://www.oecd.org/pisa/)。
PISA成绩反映的不仅是国家现有的基础教育水平,也预示著国民未来的竞争力,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未来的生活品质取决于今日的教育素质,面对这节节败退的成绩,能不担心吗?奇怪的是整个社会好像没什么反应,教育部副总监处惊不变地宣布结果,说明缘由后,只看到零星的议论,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及SPM成绩放榜时。
我在4年前写下《我们没有被PISA shock到?》,文中提到德国在2001年第一次领“PISA成绩报告册”时,因为成绩排名20多而让整个社会震惊不已,像炸开了锅一样激烈讨论,有关议题占据报章版面长达一星期,“PISA Shock (PISA震惊/PISA 冲击)”这个新词随即而生。日本、法国、澳洲等地也像德国一样,曾发生PISA Shock,这些国家后来的教育改革、教育成就都跟PISA Shock脱离不了关系。虽然说shock到后,采取什么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连被shock到的感觉都没有,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缺乏危机感,又怎么可能解决问题呢?
当然,我们可以不必照单全收,可以选择怀疑PISA的效度与信度;选择乐观,相信成绩不佳是因为疫情造成的,或认为PISA考的方式,测的内容不公平、不合理,是学生没学过,没练过的,所以才会考不好,要不然同样是在疫情下应考,为什么我们的SPM成绩还能创新高?
PISA属于第三方教育评估,就像征求医疗咨询时常说的third opinion,恳请各位读者,特别是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能花时间读一读PISA报告,了解一下全球的教育发展趋势,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如果担心PISA报告不够客观的话,不妨再自行把脉,进一步观察、了解国内近年来的教育情况。因为家长的选择,社会的期待也将左右教育风向,不论是对个别学校的教育方针,或者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既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从废除考试,推行课堂评估,还有白鞋黑鞋这些事都可看出。
我们需要PISA Shock,需要有正视问题,发现不足,忍住阵痛,做出改变的勇气!PISA排名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讳疾忌医,粉饰太平,追求华而不实的功绩。中医有句话说“虚不受补”,如果不先辨明气血阴阳、五脏虚实,找出症结所在,只忙著“推新”,而不“翻陈”,只会让教育体系变得越来越臃肿,举步维艰,教师不胜负荷,学生也虚不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