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但遗憾的是,各种族对信息的吸收管道却趋于单元化。普遍上,每个人依据个人教育背景所属源流的语言去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有些讯息是经过报导者编译与加工处理才发布的,某些情况已蕴含编译者的个人想法和看法在其中。因而最终发布给读者的讯息是否具备客观性或贴近事实,取决于撰写者的专业素养与对职业的尊重。
目前国人在解读新闻时,各族群若以所属族群的角度进行诠释,加上政党领袖热衷于充当于意见领袖而急于掌握话语权,导致原本平淡无奇的法案也会成为各族群聚焦的课题,然后不同社群均以本身的角度去理解,因为观点不同而引发交锋,随之而来的是群众受舆论的刺激而推高了情绪,最终催化了族群间对立的观感。社交媒体的发达,尤其容易被利用为宣传的工具,在选举期间政党为争取转化为选票,各种乖离事实的内容制作,就排山倒海蜂拥而至。
如果大家把国民团结当一回事,就必须教育新生代在多元社会获取信息可能存在的陷阱。仔细观察,我们的国家政治存在著这样的规律: 当权者努力做形象包装,在野的一方习惯性的大力批判,当政治逐步走向自由与开放,朝野之间的攻讦就变得更寻常。而科技的发达也导致信息的泛滥,这时候对政治人物的言辞就需要依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国会殿堂的辩论环节可让人民给他们的表现做最基本的打分,擅长耍嘴泡的应该要被放大等待被民众教训。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度,政策的拟订理应顾及社会最大的公约数。当然,政府政策的推行,不一定能够受到人民的青睐,但放弃努力就乖离了打造公民社会的原则。政治人物如果能够慎言、人民如果能够好好说话,大概可扫除一半的误会。
如果有一天,民间团体能够长期追踪所有人民代议士的谈话内容,并将录像放上固定的网站,让人民观赏与评断议员们的表现,定期公开票选嘴炮王排行榜,或许能够鞭策人民代议士要懂得慎言,这或许是提升国民素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