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收到几位粉丝来信,问我为什么最近两期的文章内容特别短,也好像不再愿意分享像过去含金量高的信息。问我是否如前期文内所说,开始不想让读者白嫖了哈哈哈!其实收到这样的意见,虽然是批评,但我还是挺开心的,证明真的有粉丝很认真留意我所分享的内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并有其他粉丝提出想搞聚会与我见面。其实过去几周本人较为忙碌,本来十月底前应该来吉隆坡一趟,也无缘要延后到11月中才能动身。
此外,我是管理机构型资金的,其实一年下来,真正的交易,都不会很频繁,并且都是赚趋势明确的钱。而不是像那些网上的老师教你如何每天进进出出的。特别是目前无风险利息那么高,哪怕闲置的资金都能得到挺好的回报,又何必在不明确的情况下胡乱入场呢?
有一些读者担心我以后会在本栏敷衍,来信问我可否开班教学,甚至主动组织粉丝团邀请我,我的回复就像过去在本栏说的一样,我目前是很纯粹的与读者真心分享我的观点,读者该珍惜有人跟你们说真心话。我当然明白很多投资的知识确实是需要学的,但其实很多网上所谓的老师,压根自己都没有在行业内多少年,也追溯不到他们职业的历史与源头,根本大部分都没有资格去教人,试问大马的朋友为什么还愿意去参加那些课程呢?
其实骗子都是冲著被骗者贪婪的心态才会得手,与其说被骗,不如说自己懒和贪心。很多投资理财知识,本就在网上可以免费得到,甚至很多正规的投资书籍,大部分人都没有去看过,如果你认为投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哪为什么不先自己认真计划学习内容和方法,请问这不是懒和贪心是什么呢?
最近我才刚刚注册社交媒体账号,看到很多在外地,在网上很火的商业类老师,也来大马开班吸粉。参加这些课程,通常都是透过不断网上短视频的洗脑,再加上参加者本身带著一些问题,希望得到救世主打救。我不客气的说,你们有没有发觉,这些老师来来去去都是同一种套路,无论你是什么行业,她/他说到底都是一套解决方案。大马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清醒一点想清楚,如果一种商业模式的套路能走通所有行业,这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就不需要他们目前的高层了,请一个所谓的这种老师不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嘛?
说白了,他们只是拿一些工商管理MBA的课程部分,包装一下来忽悠听众。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上过专业的工商管理课程。你可以说你资格没有到达硕士水平,但没有人阻止你按照工商管理课程的编制来吸取知识!如果你们带著凑热闹,娱乐玩耍的心态去参加,我觉得无妨。但如果你真的想解决你公司的问题,请你们三思后而后行。所谓幸存者偏差,我不排除有人上完课后真的转型成功,但呈现在你面前的都是幸存者,死掉的,亏得更惨的,莫非会告诉你嘛?估计我这一期又会得罪不少人,还好我不是靠这样吃饭的!
回到金融市场点评,自我在本栏提出7月27日之后到目前,标普500指数共64个交易日,跌去10%,读者阅读本栏成功避开了本年以来最大的跌幅。光是10月份就是过去五年以来表现最糟糕的10月份。而我几个月前也提早警告债灾的出现,有"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国国债息率更曾一度触及5%以上。
观察NAAIM基金经理持仓调查,大多数投资者,包括系统性的量化基金,尤其是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类别的股票仓位都低于长期平均水平,大额资金配置类别更已经把股票减持到2022年熊市最严重时期的水平。从高盛集团的大宗经济业务数据显示,专业投机者近三个月的空头仓位增长,是有数据记录以来持续最长的一次。从这些数据也能曲线反映本栏的领先警告,为读者所提供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
不过,从逆向的角度来看,在市场差不多悲观到极致的时候,往往也意味著市场的反转很有可能即将到来(先提前预告),当空仓需要回补并且市场深度不足的时候,情绪可以一下子被逆转。再加上我留意到目前所有财经媒体都是股债情绪都是相对广泛的悲观(反向指标),但无论如何,投资者任何的操作都必须管理好风险,设置好进出场点。
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会能成功预测以上的这些,其实金融市场除了是动态,更是环环相扣。还记得我说过金融柯南的概念吗?其实金融市场充满线索,问题只是你是否知道往哪里找并且印证后再加以利用。
我在6月19日“再次言中-熔涨”一文内曾经提到如下:“货币市场基金(MMFs)从央行的隔夜回购市场(ON/RRP)中的资金去购买票据......读者需要密切留意,如美国财政部回补TGA速度加速并且信发行国债偏向长年期,资金便不会从货币基金提供......间接会减少全市场能够投入到股市的资金总量。”
几个月过去了,估计没有读者会按照我的忠告密切留意隔夜市场ONRRP的变量。我来给大家一个更新,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机构投资者在纽约联储的隔夜逆回购工具短期停放的资金从去年12月的2.5兆美元,降到最新的1.1兆美元,短短10个月下降56%并且在过去几个月内加速缩减,这也是部分解释市场回调的原因。
换句话说,目前市场内可以购买美国国债的短期现金类资产的主要来源大幅减少,而下周美国财政部将公布其未来的借贷需求,这是极度需要关注的信息。我个人估计目前还有一兆美元的逆回购工具,最少还要跌低于五千亿美元以下,甚至归零也绝对可行。要知道这工具原本的目的就是短期措施,以过剩的资金提供给市场作为"额外"的流动性。哪怕归零,理论上是完全可行,只是证明到时候市场的过剩资金便完全收走了。读者可能并不理解,继续的量化紧缩不一定对美国是坏处,承受的绝对可以是非美资产。
本来还有很多关于欧洲央行最近举动的最新重要解读,篇幅所限,如我的铁粉有兴趣,请多在东方日报留言区点赞并留言或私信我。看完以上我的观点和点评,估计读者开始有感,在参加所谓的网上老师课程之前,起码你确定她/他有足够专业的行业知识才上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