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马六甲的外州人,许多都到过经已成立了350年一座集儒(儒家思想)、释(佛教)、道(道教)三教合一全马最老的古庙。这座老庙非一般,是世界上仅有的一座华人庙宇,因为它是经历过了马六甲数百年历史的洗礼,这才成为今日这座建筑设计精彩、却出处充满玄机的宗教场所。
青云亭成立于公元1673年,乃荷兰人统治马六甲王国期间,它当时并不是一座宗教场所,而是华人甲必丹协助荷兰当政者,解决当时南来华侨在马六甲的各种矛盾与纠纷。甲必丹是何许人物?他就是荷兰文Kapitein(如英文的Captain) 翻译过来的官职,直到1824年英国人废除“甲必丹制度”,而改为“亭主制”为止。青云亭的六任亭主,在英国人统治马六甲时的制度下,基本上已不属于官职,也没有司法实权,但有造福华社的义务。故亭主制从1825至1911年为止不到100年,亭主们在马六甲华社贡献特多,深受当地华社的爱戴。
但由于这是一份出钱出力吃力却不讨好的苦差事,所以在最后一任亭主陈若淮(敏政)去世后,无人敢再接此差事,进而由亭主制度下,辅佐亭主执行工作的四位大理,继续共同管理与协调与青云亭的一切相关事物,四人之中推举正、副主席为青云亭之最高领导。至此,青云亭机构的“大理制”遂正式成立。
不得不提的是,于1949年,华社领袖敦陈贞禄在英属马来亚联合邦的国会里,连同数位马来统治者,成功争取并通过在宪报上颁布了名为“1949年青云亭(组织)法令”,将这座具有3百多年历史的青云亭,正式列入我国史上唯一受法律保护的私人机构。就是这独特法令,在1983年闹得举国沸腾的“甲州政府铲平三宝山事件”中,成功将三宝山完整保留下来。
至于青云亭在建筑设计方面有何精彩之处?
首先,在青云亭的屋檐或屋脊上,有著如浮雕、泥塑、剪陶、彩案、墙柱、匾额、动物吉祥图、交趾泥陶、脊饰等精彩多种闽南风格并含有隐寓意如“合境平安”、“喜上眉梢”等的创作,这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所喜欢拍照的目标。
其他特色尚有取代一般庙宇门神设计,改用金箔“四爪金龙”门面,以及经过精心雕刻、带有对殖民侵略者控诉隐喻的华人、印度人及洋人造型之梁承木托;坊间极少见的多字“九叠篆文”窗边设计;集文字与“苏州码子”于一体的纪年标示法;大殿双层屋顶;庙宇传统暮鼓晨钟之百年西式手摇式晨钟;墙壁上栩栩如生的彩绘;古老木制牌匾上有倒了九十度,据称也是反清复明的“光明正大”之闲章;第一任驻马荷兰大使、著名汉学家、古琴家的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先生于1962年莅访青云亭时,有感而发亲题了十二字长联,并亲手以精湛草书写的对联;多位甲必丹、亭主以及本地著名书家如竺摩长老、沈慕羽先生等大师的墨宝;颠覆传统不标清朝皇帝年号却以“龙飞”取代的干支纪年法老石碑;经年累月风吹雨淋仍不腐朽的木制香炉等等,参访青云亭时一些人若仅是走马看花闲逛者,若不去注意与了解这些经典内涵,则会有好像进入了宝山,却徒手回去的遗憾。
上星期青云亭刚结束了其欢庆建庙350周年之活动,间中共请了18位来自各地、包括中国的法师前来助阵进行连续四天、名为“五朝平安清醮”的梁王宝忏法事。跟据记录,上一回青云亭进行如此盛大法事活动,是在1933年,也就是90年前之久。
总的说来,这座于2002年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优等古迹修复奖”的青云亭,有学者说它是集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历史资料于一身的“身份证”。
现任理事会在五年前,就议决成立工委会,汇集各方专才,立案精心策划了与主殿相连之"青云亭博物馆"的建设项目,将青云亭数百年精彩历史完整的介绍一遍,预计博物馆将于明年杪就能正式完工。
咱,且静待这历史性的时刻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