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新闻有一个报道,提到一户华裔人家,男主人林义伟在退休前是政府部门的测量员,如今每个月可领2500令吉退休金,妻子是私人疗养院的员工,月薪2300令吉。
他们的家庭月收入高于4000令吉,因此不被列为B40家庭,但他们育有4名年龄介于9至15岁的孩子,这样的收入让他们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根本无法享有其他休闲娱乐,而两公婆加起来的4000多收入根本不足以支付生活的开销及日常开支。
基于不属于低收入户,所以这对夫妇无法享有B40的所有福利,更无法申请生活援助金(BSH),尽管他是乐龄人士,但基于家庭收入没有低于4000令吉,因此不符合资格申请。
关于这些M40的困境已经不是新鲜事,卡在三文治夹缝的M40 族群,在冠病肆虐下,对中产阶级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根据2020年马来西亚家庭收入和贫穷率评估报告,由于冠病疫情的影响,多达20%收入在4850令吉至1万959令吉之间的M40(40%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已经变成B40(40%低收入群体)家庭。
即使一些收入依然“稳定”在马币4000以上的中产阶级家庭,随著通货膨胀的压力,年收入即使达到5万以上的水平,除去房贷车贷手头已是甚紧,加上如何有几个孩子嗷嗷待哺的中产阶级,如面对日益沉重的生活负担,且无法享有政府的福利,是真的有苦自知。
在疫情后时代,社会俨然成为了M型社会,那就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而卡在中产阶级的M40生存环境及条件也开始越发充满挑战,相比一路以来获得政府关注的B40, M40其实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劳苦阶层”。
这是如何说呢?那是因为随著社会条件越发挑战,再努力也上不了富豪阶级,一些属于M1或M2的家庭所能获得的薪资可能仅超越B40 不多,缴纳税务不降,但却无法享有B40的众多福利。
如上述冰山一角的个案,仅是超出马币4000收入的家庭,就无法归类在B40族群,政府并没有把所需供养的孩子计算在内,但养育一个孩子,跟养育四个孩子,所需承担的负担是天渊之别。
因此除了援助B40以外,政府也需突破框架,考量一些处于M1及M2的家庭困境,放宽条例,让他们也可享有如同B40的福利,尤其在现在这个非常时期下,帮助减轻贫困中产阶级的负担,协助他们走过抗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