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听友人聊起,说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不惜从小把孩子送到老远的学校就学,好比如很多居住在新山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更专业的国际教育,孩子可能会在凌晨4点就赶校车前往新加坡上学,让孩子牺牲睡眠不惜奔波劳累,就是希望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而一些经济能力中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可以进入国际小学或中学,省吃俭用,双亲从早工作到晚上,甚至打两份工作,就是为了支付高昂学费,让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点。
身为父母,我们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孩子要进入小学时,我也曾考量是否要送孩子去私立小学就读,接受英文教育,当时一心想到的是,让孩子可以掌握国际语言,可以更容易跟未来的国际教育接轨,我们担心孩子跟不上教育的进步,希望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往往会忽略了哪种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
快餐式“最好”教育
单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觉得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或者简单归结为英语好,曾经有一次与孩子交谈,问他们,你们喜欢华文学习新知还是英文,孩子们不假思索,说“华文”。他们喜欢华文,“华文教育”更适合他们,于是我们选择了让孩子进入华小。
传统的社会观念,我们总是在意就读的学校及学历,认为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学校就是未来锦绣前程的钥匙,给予孩子最好的补习,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才艺班,以工业化快餐式的模式为孩子安排“正确的教育轨道”,却忘了在培养孩子品行、智慧及人格前,最重要的就是先塑造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资源。
教育专家一直非常坚持的事情,就是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从来没有所谓的最好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孩子来说,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并不是所谓的名校或国际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擅长及聪慧的领域,因此,身为有引导及辅助能力的大人,就应该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他们的天资及价值,不再被我们“世俗”的最好教育观念所捆绑,因为你认为最好的,不一定就适合孩子,反之,最适合他们的,就是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