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董总公布了《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课程总纲》草案,针对未来独中高初中的教育目标与核心素养都多有著墨,是继1973年《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后,独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文件,回应了今天全球教育因为资讯科技发展而迫切需要改革的大趋势。
只是此课程总纲的核心内容没有引起太多人的讨论,反而在媒体上被关注最多的是独中从6天制改成5天制的课题,媒体报导中也征询了一些独中的意见,试图了解独中5天制执行的可能性,因而也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们的讨论。坦白说从系列的关注来看,独中5天制是不可能行得通。
上课时数非草案核心
整个课程总纲草案的核心重点并不在课时的制定,反而是对整个独中课程的重新规划与设计,包括未来独中教育的6大核心素养、十大跨课程元素、初中社会科学整合、表演艺术课的设计、社会实践与服务、高中延迟分流、高中学分制等以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方向。只是相关内容或许太专业,或许太乏味,引不起媒体兴趣,带不起整体讨论与关心,却纠结在上课时数。
上课时数问题被关注,是因为大家都相信投入时间越多,表示能够教授的课程内容越多,意味著能够学习的知识就越多,水准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华校纷纷以全日制为号召,从早上7点半上课到中午放学后,下午继续补习课或是额外的加强班到三四点,一天上课时数高达8小时的不在少数,当然这些学校也很喜欢端出各种考试成绩来证明长课时的好处。
需要时间沉淀知识
日本、加拿大中学每天上课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平均为6小时;美国中学生上课时间为8点半至下午3点,平均6个半小时;德国是8点到下午2点,6小时;英国、澳洲两国中学是从9点上课至3点半,6个半小时。上述国家的中学都是五天制,因此整体来说这些国家的上课时间都比我们华校少,而上述各国却是国内很多人向往的升学的地方。
学校上课时间的讨论不该是教改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都用简化的直线式思考,相信投入时间与学习成效是正比关系,那我们就无法摆脱6天制的束缚,独中5天制就不可能成功。孩子的时间被塞得满满的,毫无沉淀课程与知识的时间,训练多于教育的学校课程将继续复制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