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非伊斯兰教宗教界多年来一直呼吁政府于国民教育系统里开设非伊斯兰教教义课程,显然是基于有如此需求。非伊斯兰社群作为同样担负各种责任,包括缴税的公民,自然有权提出如此要求。惟甭说,前朝政府根本对有关呼吁不闻不问,基本上乃没啥回应也。而今虽改朝换代了,新政府会否正视同样的呼吁,也很难说。
其实在华社之中,虽说大部分华人在官方资料中都会注明宗教信仰,但恐怕对宗教教育大都不太关心。所以相对于华文教育,人们对宗教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度都比较少,乃至有些恐怕还不是那么赞同,觉得国民教育应当是世俗化的,把宗教因素扯进来很不妥。甚至,某些人还担心因此而挑动社会敏感,比如激化宗教间的竞争,结果更造成社会紧张。
质言之,如果坚信宗教应当是属私领域之事物的话,在属公领域的国民教育系统中植入宗教教育,的确有违国家公共建制应当秉持世俗主义的大原则。惟当然,国人都知道在国阵政府几十年来大刀阔斧地伊斯兰化政策之“渗透”下,国民教育系统里的伊斯兰教育,可谓已根深蒂固。乃至,除了穆斯林学生必修的教义课之外,有关伊斯兰的各种资讯,也大量出现在所有学生都得修的其他课程,如历史课和大专的文明课之内。
之所以,国民教育系统严格来论,的确是一种“双轨制”,对于穆斯林是宗教化的,但对非穆斯林则又是世俗化的。某些国民学校,因以穆斯林学生为主要对象,结果整所学校从外貌到校风,都呈现浓厚宗教气息,和宗教学校没两样。讽刺的是,有些基督教教会学校(尤其在西马),在被“国民化”后,反而被有关方面下令拆除“宗教象征”,包括十字架,可见其“双轨制”主导之下的双重标准。
缺乏了解其他宗教
由于国民教育系统里对非穆斯林保持世俗化的立场及路线,非穆斯林年轻一代的正规宗教教育只能局限于民间,即由各非伊斯兰宗教组织来承担。甭说,如此宗教教育往往缺资金、缺师资、缺空间,极不易进行,以至蛮多年轻非穆斯林对非伊斯兰教的认知,可谓相当贫乏,甚至于某些方面--比如宗教历史和教义--还不如对伊斯兰教的认知。
然“有趣”的是,由于伊斯兰因素对于国家各项事务的牵涉越来越广且越深,经常衍生课题,以至某些有识之士,乃至坊间皆普遍关心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了解是否足够,唯恐某些人会患上“伊斯兰恐惧症”。然事实上,不少国人对非伊斯兰宗教恐怕更缺了解,乃至更易恐惧也!
不管怎样,终究而言,在顾及非伊斯兰社群权益,又考虑到维护世俗主义大原则的情况下,国人应否支持在国民教育系统里推行非伊斯兰宗教教育,的确得好好思量。也许,在保持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的首要条件之下,推行是有其正面意义的,不一定会冲击到世俗主义原则和立场。
另外,不论对于信徒或非信徒,在其他课程(如公民课、通识课)中加入“宗教学”(即客观的宗教研究)内容,应该也能促进年轻人对各大宗教的认知和了解,诚值得有关方面慎重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