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人乃本地出生长大,与不同社群基本上都可以正常相处,更没作奸犯科、为非作歹,那若此人还被判定为无资格获取公民权,绝对是毫无天理之事。毕竟,于不少国家,即便是移民和难民,只要在某国连续住满一段时期,加上没涉及什么非法活动,就可申请获得公民地位,享受同等的公民待遇。
易言之,对本地出生长大者苛刻地不授予公民权,实在是不文明、不人道之举,一点都不符合所谓中庸之道,更违背了高举正义、博爱、慈悲、和平等崇高价值的宗教信条。可这世上偏偏就是有某些国家之政府,表面上总爱自居中庸、虔诚、开明、进步,实际上却对部分国内出生长大者严苛、冷漠非常,甚至百般刁难,不让其人顺利申请获得公民身份。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某些本地人无论怎样奋力求情、呼吁、争取,都无法获得公民身份之际,一些具特定背景的外来者却顺利异常,不消多久就可以获得。如此截然、彰然的偏差和歧视行为,只能说是一国之耻。遗憾的是,正因某种偏激、闭塞、落后之意识形态作祟,总有某些人,甚至掌权执政者,不会觉得如此行为是种羞耻,反而自觉光明正大,甚至乐此不疲。
当然,同样令人无语的是某些国人对于有关课题的冷感或无知,包括因对人权和民权的欠缺认知而不重视、不理解部分人争取公民身份的正当性。某些甚至还站在政府的立场来给人家泼冷水、扯后腿。由此可见人权和民权教育之必要,甚至比宗教和道德教育更关键。光讲宗教和道德而不讲人权及民权,不见得会栽培出更正直明理的公民。甚至,最糟糕的是宗教和道德还被某些人利用来合理化对他者的歧视、鄙视和仇视。
被蓄意他者化
实际上,扩大而言,除了个人的公民身份,社群的文化及教育也有所谓的公民地位和身份问题,如说本国正闹嚷嚷的独中教育(包括统考),以及小小地闹过一阵的马华文学之国家地位课题。明明是由本地人辛勤耕耘、播种,在本土深根、发芽、茁长的独中教育和马华文学,却一直被否定其正当性及合法性,甚至还不时被妖魔化,遭乱套各种“有损国家利益”的罪名。
简言之,独中教育和马华文学已被某些人蓄意他者化,被排挤、隔离在所谓的“国家”体制之外。如此单方强占国家诠释权来他者化本土事物的行径,理当被质疑、辩论、批判、指正,而非不经思索就妥协或认同于之。如说某些人否定统考,就光因它非“政府”(即“国家”)考试,然后就联想到一堆“法律性”或“技术性”问题,却不反思、追问它首先为何不能、不应公平地被纳入国家体制和政府系统之中。
马华文学亦复如是,它的“非国家化”,是必须尽力去纠正或化解的事,而不是选择自我弃权、自我边缘化,或自我放逐地“走向世界”。事实上,走向世界根本不必先放弃国家地位和身份。诞生于本土的马华文学毕竟有权去争取其“公民”身份。
所谓“格局决定结局”,那些无法从国家和公民之格局来想像及定义自己者,终究会被排挤在国家和公民的地位及权益之外。